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陈欢欢)
夜幕下,一双慈目缓缓抬起,“妈祖”安详的脸庞瞬间光彩照人……连日来,社交平台上“出圈”的这一幕,来自今年“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中妈祖花灯造型。“太漂亮了!”“惊艳!”“很好玩!”是市民和游客赏花灯、看民俗留下的好评。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位于福州马尾琅岐的红光湖公园,感受灯会魅力,体验“两马同春闹元宵”的喜庆氛围。
“孙悟空”造型灯组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红光湖水面上,三组大型灯组依次排开。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国潮灯彩 好看又好玩
为迎接首个“非遗版”春节,已经举办22届的“两马”灯会于今年1月9日全面焕然一新,亮灯时间持续至3月2日。国潮灯彩结合福建、福州本土特色元素,以130余组中大型璀璨灯组,为市民游客献上文化视觉艺术盛宴。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光湖水面上,“七下西洋”“琅岐生明月、两马共此时”“国泰民安”三组超大型灯组依次排开,郑和宝船返回福州港口的盛景再现眼前;《山海经》中五大瑞兽——烛龙、白鹿、九尾狐、文鳐鱼和白泽在明月初升时显现的图景照进现实;9米高的“妈祖”灯组前,戴着“三条簪”的小姑娘站在船头,与之平静对望。
湖岸上,一尊破“墙”而出的巨型“孙悟空”灯组,引人驻足。他身穿唐代山文铠甲,一只手抡着金箍棒,威风凛凛,另一只手伸出食指,与游客互动。“这个悟空的形象由中国著名艺术家、非遗剪纸大师李守白亲自手绘,也是国内首次用非遗灯彩技艺还原唐代山文甲。”本届灯会总策划林天宏告诉记者。
不只“好看”,“好玩”也是这次灯会的设计要求。
“悟空的手指距离地面不到1.6米,大部分人都可以触碰到,可以与‘大圣’点对点互动。”林天宏介绍,几乎每一组灯组都设计了互动场景。例如“海神”灯组可与岸上水枪互动,寓意“风调雨顺”;游客通过掷币,启动“福鲤”灯组互动开关,象征“鱼跃龙门”……
“来之前我看网上的视频很惊艳,没想到现场还有很多巧妙的设计,孩子玩得很开心。”市民徐女士说话间,投中铃铛,“福鲤”摆动起来。
“七下西洋”灯组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国潮彩灯,引人驻足留影。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文化盛宴 彰显闽元素
灯会上,闽文化、闽元素俯拾皆是。
以一幅长达25米的巨型海上丝绸之路画卷开场,中国神话中的龙马、福州罗星塔、马祖东涌灯塔等经典标识逐一展示。往里走,“勇士之心”灯组展现了南岛语族祖先从福建沿海出发,乘着独木舟驶向未知深蓝的海洋奇缘。“船政群星”灯组是李守白亲绘的第二个作品,结合非遗剪纸风格,打造船政衙门场景,再现左宗棠、沈葆桢、严复、邓世昌、詹天佑、萨镇冰等船政名人的风采。
“中国传统文化中原生态的烟火气在福州保留得非常完整,值得用时尚的表达赋予现代的含义,与老百姓产生联系,再通过‘好看’‘好玩’的方式来认识它们。”林天宏说。
本届“两马”灯会由曾策划设计上海豫园非遗主题灯会“山海奇豫记”的团队操刀。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北京、上海,为深入了解福州本土文化,四五十人在马尾琅岐岛驻扎近半年,其间跑遍福州各地,查阅史料、体验民俗、调研市场,将各种“福州元素”融入花灯的设计制作中。
林天宏介绍,“文化转化”并非易事,作为团队中唯一一个福州人,得先由他翻译福州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事给团队成员听,然后他们再根据理解,描述故事—设计形象—打造场景,最终传递给观众。
“我们前期在做方案时,特别注重用场景化的方式来讲故事,佛跳墙不能只是一坛孤零零的美食,要有场景故事。”工作人员话音刚落,记者就看到“佛跳墙”灯组后的墙头正趴着两个垂涎已久的小沙弥,一下子就有了代入感。
闽文化,绕不开海。本届“两马”灯会以海为核心,分“闽在海中”“向海图强”“扬帆四海”“永佑海疆”“左海风物”“星辰大海”六大主题片区,集中展示了福建海洋文化、“两马”民俗文化、船政文化和闽台文化。
“左海风物”灯组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在榕参加2025年福州市晋安区榕台青少年研学营的两岸师生在妈祖花灯前合影。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摄
赏灯民俗 “两马”一家亲
红光湖水面旁,一组“海神”灯牌讲述了“两马”共有的元宵节俗传说。相传从前渔民于每年元宵期间自发扎糊“海神”头像灯,举灯通宵夜游。此风世代相袭,闹“海神”灯逐渐成为马尾和马祖群众祈求平安富足与和谐的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加深,福州马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与马祖经贸文化交流联谊会沿袭这一民俗,于元宵节联合举办“两马同春闹元宵”民俗活动,延续两地人民“一水相连、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2008年,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更是作为春节申遗参与申报项目。
每年正月十五之前,由马尾将制作好的各式花灯经航运送至马祖岛,马尾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心还为马祖乡亲送春联、送闽剧,开展书画摄影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活动。而马祖乡亲也在元宵当天到马尾参加灯会。元宵之夜,上千盏花灯在马尾与马祖流光溢彩,成为两岸人民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今年,马尾赠送的灯组包含了生肖蛇、福鱼、元宝等吉祥如意的元素。马祖赠送的灯组由妈祖、福船、海豚、特色高粱酒等组成,同样福气满满。
相比以往,今年灯会既可以赏花灯、观民俗、祈福运,还可以逛集市。福州特色小吃、时令美食、围炉煮茶等主题市集,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现场还有首次以灯组形象为蓝本设计开发的一系列文创周边产品,吸引市民游客围观。
“今年福州民俗活动中地方文化特点更突出了,比如‘两马’灯会中福州地方信仰做得比较突出,思路更开阔,包括民间信仰、传统美德、英雄模范人物等,能够体现民间的积极力量,提振民心。”福建省文联一级作家、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说,“两马”灯会中福州方言俚语让他印象深刻,从中能读出福州人开放、从容、自由、自信的精气神,让他深受鼓舞。
年俗名片
马尾与马祖一水相连,每年正月初四,两地乡亲选购各种色纸、劈竹筒、削竹签、剪色纸,并于正月初九开始细心扎糊各种各样的花灯,搭配以舞龙、舞狮、高跷、肩头坪、花车等踩街队伍,于元宵之夜沿街巡游。届时,马尾、马祖两地灯火辉煌、彩灯高照,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2008年6月,元宵节(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两马同春闹元宵”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