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产业拼图 走好强“屏”之路
2025-02-10 09:20: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观察中国偏光片产业,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个是,全球最大宽幅2600毫米偏光片出自闽企昊盛科技集团旗下的恒美光电,它的出现将电视屏幕拓展到最大的116英寸;另一个是,2024年中国偏光片产能约占全球的73%。 虽然我国面板及偏光片产能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偏光片上游的核心原材料一直掌握在日韩等地,知识产权纠纷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正面临诸多反制,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 上月底,昊盛科技集团旗下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美材料”)以45亿元收购韩国LG化学(LGC)光学功能膜业务交割仪式正式举行。此次并购从某种意义上解决了国内偏光片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标志着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正摆脱偏光片上游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 让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电视机能做到多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偏光片决定的。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屏的重要光学元器件,被誉为光学行业的“芯片”。 近日,记者在福州恒美光电展厅见到,一张屏幕上,右半侧是色彩饱满的风景图,左半侧却是一块全白的屏幕。“偏光片指用于显示面板的光学膜,是调节LCD和OLED等显示器的光透过率、反射率的关键材料。如果成像时没有偏光片,我们只能看到左半侧这样的屏幕。”合肥新美材料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磊说。 偏光片的核心原材料由“五膜一胶”组成。“五膜”分别是保护膜、表面处理膜、PVA膜、补偿膜(PVA保护膜)和离型膜,“一胶”指的是PSA压敏胶。目前,上述每一种材料的国产化率都低于10%,甚至1%。 “日韩大型集团企业凭借20多年乃至更久的深厚技术积累,构筑了短期内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这对中国厂商而言,预示着在未来3至5年内将难以实现技术实质性突破。尤其是偏光片成本占比接近40%的保护膜和表面处理膜市场,数十年来始终被韩国LG化学、日本藤森、日本DNP、韩国晓星化学、日本凸版印刷等企业垄断。”新美材料董事长李馨菲指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全球更大的偏光片需求市场。根据Omdia数据,全球65英寸以上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比在2022年为40%以下,到2025年将增长至50%。到2026年前,全球65英寸及以上偏光片需求面积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左右。 如何打破上游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全球站稳“中国造”的脚跟?2023年,一个突破口出现了——出于战略转型原因,韩国LGC考虑出售光学功能膜业务,该企业在保护膜领域排名全球第一,表面处理膜领域排名全球第二。经过多轮艰难谈判,新美材料从全球30多家对手中脱颖而出,最终以约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韩国LGC光学功能膜业务,主要涉及LG化学在中国及韩国全部的SP组件业务及相关资产。 据介绍,SP组件业务指LG化学的偏光片上游材料业务,业务产品主要包括表面处理膜、保护膜、BPF(基板支撑膜)、TPF(临时保护膜)和棱镜片。业务资产主要包括在中韩两国的10余条产线、超千个知识产权和Know-how(技术秘密),以及相关业务合同。 “在这次交割仪式举办之前,昊盛科技集团旗下恒美光电、诺延资本已耗资60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三星SDI偏光片业务。此次收购韩国LGC偏光片业务,是把上游核心材料也买下来,让产业链供应链更加自主可控。”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说。 “从0到1”的成功解法 在“从0到1”的道路上,新美材料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解法与范例。 李馨菲在回顾这一场收购时,提到新美材料脱颖而出的两个因素——“专业实力”和“真诚意愿”。 “我们在30天内完成尽调,2天签署框架协议,14天支付诚意金,35天签署交易文件,1个月谈定434页的主交易协议……”李馨菲说。 这一场胜利的背后,集齐了多方力量。记者了解到,新美材料由诺延资本联合合肥、福州、丹阳等地方国资出资设立,母公司昊盛科技集团总部位于福州,旗下的偏光片龙头企业恒美光电在昆山、福州、无锡等地都设有生产基地,偏光片规划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超30%。 张百哲分析道:“这次收购模式背后,正是政府的耐心资本和民营企业的产业专长联合发力的成功案例。诺延资本联合合肥、福州、丹阳等地的地方国资,同时带动多元社会资本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国资、民营实业、社会资本的‘一家亲’融合优势,为此次收购快速达成保驾护航。” 耐心资本是指能长期投资的资本。在培育耐心资本上,国有资本具有先天优势。昊盛科技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偏光片领域从零起步,联合国有资本先后投资恒美光电;主导收购包括中韩10余条产线、超千个知识产权、Know-how(技术秘密)等在内的LGC光学功能膜材料业务;在合肥落地新美OLED新材料及研发中心项目;在福州新区落地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超宽幅偏光片项目;而今,又落地了福州新美偏光片材料…… “包括新美材料在内的中国企业,正以海外并购和国资参与落地等创新模式,努力改变上游材料受制于人的局面,并由此迈入显示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说。 “至此,集团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打通,形成集群效应,将协同能力和盈利能力发挥到最大。在产业链上游,昊盛与树脂、涂布液、溶剂、PSA等化学品原材料企业合作开发;产业链中游以偏光片为核心,通过收并购整合产能、技术及市场资源;在产业链下游,集团投资了高端纳米银触控、OpenCell、模组等。”李馨菲说。 “昊盛连续两次收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偏光片领域,也为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供借鉴。”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认为,昊盛收购LGC光学功能膜业务和三星SDI偏光片业务,都是抓住了产业技术外溢或者说产业转移的时机。 对国际巨头业务的收购与相关产线的转移,无疑也为本土光电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以昊盛旗下的恒美光电福州工厂为例,创下18个月最快建厂、投产纪录,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交割完成后,新美材料将陆续分批次将所有韩国产线搬迁至中国各地。”李馨菲特别提到,福州新美偏光片材料项目已落地福州新区。 据悉,福州新美偏光片材料项目预计今年8月进行第一条生产线的试生产,将形成保护膜年产约7600万平方米及表面处理膜年产约33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我们将在福州新区建设万人显示小镇,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国内首个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光电产业基地。”昊盛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新型显示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近年来,我省积极融入国家新型显示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增芯强屏”,产业规模跃升至全国第七,已成为全国平板显示器、计算机、液晶电视等终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高世代面板、AMOLED柔性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率先实现新型显示技术路线全覆盖,产业规模稳步壮大。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