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测土配方、精准施肥 让农田吃上定制“饮养餐”——福建春肥冬储一线观察
www.fjsen.com 2025-02-10 09:42:53 赖昊拓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在福州魁岐火车站,工人们正把一批新到的尿素装车。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摄

image.png

光泽供销农场为农户的瓜蒌地取样测土。(受访单位供图)

东南网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通讯员 黄文静 周汝忠 范吉祥)

核心提示

2024—2025年我省化肥冬储的工作已接近尾声,2月8日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已完成优质肥储备354768吨,小化肥储备180181吨,合计完成储备计划数的89.2%。近年来,全省供销社系统克服农资价格高位震荡下行、经营风险加剧等困难,连续超额完成化肥冬储任务,对保障我省春耕农资供应、稳定农资市场价格等方面发挥了“压舱石”“蓄水池”作用。在我省农业生产特点下,我省供销社系统积极推进化肥控量增效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精准的土壤分析,让农民能够避免施肥不合理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及污染问题,有效提升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面对市场波动,精打细算

8日,在福州市魁岐火车站,站台边的库房里亮黄色的一袋袋尿素堆积如山。春节假期结束后首批装载化肥的车皮刚到站不久,只见叉车来回开动,站在货车顶上的工人轻舒猿臂,转眼间一辆货车便被装满。

“最大的变化就是车站的人少了,接到的货也少了。”福建省供销社直属企业——龙得宝农资连锁公司是这批化肥的采购方,与记者一同接车的黄振文已从事农资行业近40年。在伴随公司一同成长的黄振文眼中,魁岐火车站是一个回忆满满的地方。

“10年前,一共有5家农资公司聚集在这个老火车站周围,其中也包括龙得宝。”黄振文告诉记者,在冬储期间,每天到站的车皮约有80个,13个班组的工人在车站负责装卸货。那时,公司近80%的化肥依靠铁路货运进行收储,如今下降到了30%左右,车站的装卸工人也只保留了两个班组。

与化肥靠铁路调运减少相对应的是当前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便捷化,以及用肥需求的变化。集装箱运输能灵活适配公路、铁路和水运等场景,且对化肥造成的损耗较小,对于单价较高的优质肥、特种肥更友好。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渐遇瓶颈,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化肥控量,以及省内有机肥、绿肥等新型肥料的逐步推广也平抑了化肥需求的增长。

尽管化肥用量趋于稳定,但其关键性不容忽视。农谚有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自20世纪合成氨技术诞生以来,全球农业快速发展,化肥对促进作物产量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如今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仍达40%,因此化肥冬储始终是保障新一年农业生产的“重头戏”。

化肥作为大宗化工产品,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不少品类在工业等领域同样用途广泛,被视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产能的增长、国际局势的变动,化肥价格呈现持续震荡下行的走势,储备期内甚至出现部分品种价格倒挂。

“化肥市场波动频繁、利润薄,经销商对价格敏感,冬储总体上是不挣钱乃至亏钱的行为。”福建省龙得宝农资连锁公司负责人黄金亮告诉记者,在承担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余,如今业务员主要依靠小批量、多批次的短线交易,规避经营风险。

此外,因我省化肥自给率不足,运输成本上升也是当前省内农资经营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在省内畅销近30年的俄罗斯阿康复合肥为例,随着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出口中国商品物流不畅,特别是散装集装箱货源基本停滞。

“为确保货源不脱销、不断档,我们积极保持与阿康公司的沟通协调,进口环节从集装箱船改成散货船,卸货于广东麻涌港和江苏南通港。”福农集团化肥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集装箱相较于散货船更加灵活,且能直接停靠我省港口,因国际局势增加的这部分成本,也是公司需要努力克服的。

从保量转向控量增效

面对农资市场的波动和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省的化肥冬储策略究竟需要朝什么方向优化?记者来到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采访了从事土壤肥料领域科研近20年的王煌平副研究员。

“我省化肥冬储的另一大难点在于,用肥的时间集中度不及我国北方地区。”王煌平解释道,我省农业复种指数高,对地力消耗大,常需要追肥,且经济作物多、用肥需求品种杂而全。因此与冬季寒冷的气候区比,有用肥需求覆盖的时间更长,价格的波动也更不易于预测。

据王煌平介绍,福建土壤酸化较为严重,近70%的耕地土壤处于酸性或强酸性水平,尤以茶园土壤为重。我省整体土壤肥力仍较低,普遍存在土壤酸化、有效磷过量、有效硼和交换性镁等含量不足等限制因素。在施肥上,存在氮磷肥过量施用,钾肥、有机肥施用不足,中微肥施用缺失等问题。

“以我省广泛种植的柑橘为例,采摘后我们常常能看到叶子发黄的症状,这就是交换性镁含量不足的表现。”王煌平说,当前我省整体趋势是减少传统大肥的储备量,针对土壤养分丰缺和作物需肥特性优化肥料养分结构,增加水溶肥、缓控释肥、中微肥、土壤调理剂等新、特、专肥料的储备。

王煌平告诉记者,预计当前我省粮食作物的有效肥料利用率仅为40%,经济作物则只有约20%。“化肥的施用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过量的化肥会白白流失乃至影响作物吸收其他营养元素。”王煌平说,除了调整化肥储备比例外,还应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业设施建设,推动科学施肥和新型肥料替代。

“减氮、控磷、增钾、补微”构成了当前我省化肥施用的引导方向,在统计数据上的变化颇为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省供销社系统销售氨肥52.96万吨,同比减少2.88%;磷肥22.79万吨,同比减少2.47%;钾肥14.29万吨,同比增加18.78%;复合肥47.30万吨,同比减少1.46%;水溶肥7.88万吨,同比增加48.6%。化肥销量总量小幅下降,省工省时的新型水溶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钾肥销量增长明显。

“早期冬储主要从保供角度做文章,更关注数量,近年来则更注重对环境的整体影响。”福农集团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刘鹏向记者描述了他对于冬储业务变化的理解,当前我省正持续推进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以分区分类型的施肥指导意见实施多元替代,进一步提升化肥利用率。除了传统大肥外,镁肥、硼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各类缓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也日渐受到农户欢迎。

在刘鹏的期待中,未来的供销社将从保供走向服务,从农场农企需求出发,实现套餐肥的全程科学配比和有效供应。随着技术力量的提升,化肥的控量增效方能行稳致远,从另一方向上缓解农资保供的压力。

打通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福农集团科技部职工的电脑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个囊括747份土样、抽检土壤面积近10万亩的内部网站,针对我省主要作物适宜的营养成分、酸碱度,用各类图表清晰标识。这便是该公司用于指导化肥储备、营销的大数据平台。农资冬储和科技服务如何有效衔接?带着好奇,记者前往一处土壤取样的供销农场。

位于光泽县崇仁乡金陵村的供销农场,占地2400平方米,放着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一整套农机设备的仓储中心在冬闲时节稍显冷清。光泽县蓝天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健说,到了2月底,育秧机就要开始运转,随着春耕的到来,其他的农机设备都将依次出仓,投入到忙碌的春耕作业中。

陈健从事农业10余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2000余亩,去年服务面积达1.4万多亩,涉及全县多个乡镇。在蓝天农机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建设的光泽县供销农场社会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为当地农户打通了农资服务“最后一公里”。“等农机都到田里之后,这个仓库就成了农资储备库,能存储近100吨农资。”陈健说。

黄加友是崇仁乡金陵村的种植大户,主要种植高产型单季稻,种植面积超百亩,供销农场的设立让他觉得种田越来越轻松。“以前我们买农资都要自己去县里选购,开车就要半小时,运费自己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黄加友说,“现在种子、肥料这些农资都能直接在供销农场采购,他们把好质量关,直接送货到家,所有费用等秋收后再结算,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

供销农场不仅是农户们信任的农资“提货中心”,还让农户们明白科学种田才能事半功倍。为了更好更高效地助力农业生产,供销农场依托福建福农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对烟后田、水稻田、瓜蒌地等进行测土配方,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作物种植需求,定制施肥方案。“经过测土配方,发现我们的水稻田属于缺钾型,在选购农资时就引导农户选择阿康复合肥这一类高钾型肥料,指导他们合理施用化肥,为水稻增产增收提供保障。”陈健说。

黄加友也是测土配方的受益者之一。“虽然我们都是种植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但是地里缺什么微量元素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经过检测之后,供销农场给我们提供科学的用肥指导,水稻产量自然就上来了。”黄加友说。

而针对农户们用肥习惯保守、因价格高等原因对中高端复合肥接受度不高等情况,供销农场通过带头开展田间试验、组织肥料使用现场讲解会等方式,让农户们转变思路,学会精准施肥,从而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落实技物结合方针,如今福建省级层面已建立起27家福农庄稼医院、7家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和80多个示范试验基地,为供销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农户开展免费测土,提供20多种套餐施肥技术方案。

各地供销社也建立起庄稼医院模式,与省级“院区”形成稳定的联动合作机制,同时探索“统配、统测、统供、统施”全程服务模式,利用手机APP、微信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配方施肥服务,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并通过智能配肥站等创新手段,实现了肥料精准化管理。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