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南宋帝封江战役等史迹探寻成果专家研讨会举办
www.fjsen.com 2025-02-10 17:57:22 陈楠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文史学家对于这段历史展开研讨

东南网2月10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今日,中国南宋帝封江战役等史迹探寻成果专家研讨会在福建螺洲举行,发布了10年来对福州60多个古村落遗迹的挖掘研究成果。考证对象是对南宋朝廷迁都入闽后的一段历史,重点是南宋军民与元军在螺洲古镇帝封江战役的史实。经过深度挖掘,发现了与南宋迁闽朝廷相关的100多处文物古迹,揭开了这段距今748年之久的宋元尘封历史,丰富了古镇文脉,弥补了国家朝代更替研究的一段空白。

这次研讨会由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福州市帝封江文化公司文史馆等主办,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荣春、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开明、福建省名人协会会长唐慧如、福建省社科联原工会主席郭积炎等30多位文史学家参会并发表专题演讲。

据专家考证,公元1276年南宋临安沦陷之际,杨太后携少帝赵昰和末帝赵昺移政福州南台岛林浦行宫,在福州鼓楼屏山垂供殿号令百官。元军来袭,南宋朝廷拔营驻跸螺洲,南宋三千条战船部署螺江,御令用船封锁螺江支流口江面,防御蒙古元军,因而后人称战役中心乌龙江东段的螺江为帝封江。

广东崖山海战标志着南宋历史的结束,1279年3月陆秀夫背末帝赵昺投海殉国。此前的1276年,在闽江流域两江四岸及大樟溪八乡,10多万的南宋军民与数万蒙元军队斗决一隅,付出了3万多人的惨烈牺牲,终于掩护少帝赵昰和末帝赵昺会师泉州。惨烈的南宋守土抗元之战,涌现出文天祥、陈文龙、张世杰、陆秀夫等许多民族英雄。这段驻闽两年多的南宋历史尾声在史志典籍中鲜少记录。

南宋末年这段惨烈的逃亡史,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一叶飘过缥缈如烟尘。今天在专家学者抽丝剥茧的发掘研究下,围绕螺洲帝封江之战的史料相互印证,史实得以钩沉。卢美松认为,这是因为地方志书作者,或处于隐衷而讳记其事,不予详记,因而之前没有完整的纪实史料和方志传本记载这段遗失的历史篇章。螺洲帝封江文史馆陈依桂馆长告诉记者,10年前他发现了螺洲帝封江战役的历史盲点,因而开始发起研究并自费赞助考古挖掘团队600万元人民币,组织专家学者寻迹追踪帝封江战役史迹,潜心挖掘,依据古村落以及关联遗迹资料,编撰出“螺洲帝封江之战文史简略”,逐渐还原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绝唱。

会上,专家学者对古迹图片、史料来源、传记出处、碑文谱牒、田间调查以及遗址遗迹资料进行研讨与勘误,提供研究支持和佐证参考,刊谬斧正,去伪存真,思路清晰,考证有据,推论合理,符合文史学术研究规制。这项研究,对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特点以及螺洲陈氏开基史,有一定思辨性与穿透力,对螺洲古镇、乃至宋元交替社会状况、风土民情、家国情怀、宗族意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史观和史学价值。

专家建议,在螺洲帝封江文史馆这一文史研究基地的基础上,希望得到更多文史界、地方志史专家学者的协作指导,将螺洲帝封江文史馆打造成为青少年寻根问祖、赓续家风、弘扬民族气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进螺洲古镇的乡村文旅建设。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