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在“家门口”实现冰雪自由——从哈尔滨亚冬会看福建冰雪产业前景
2025-02-13 09:16: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2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随着亚冬会的举行,“尔滨”越来越“热”。 无论是票价在200元至800元之间的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热门项目,还是免费的雪上项目,几乎都是一开票即“秒光”。亚冬会一票难求,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旅游平台统计显示,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入境游已经同比增长超220%,境外游客预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门票量同比翻倍上涨。 黑龙江冰雪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认为,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和冰雪经济的形成,其实是源于体育,兴于旅游,旺于文化。包括亚冬会在内的大型赛事,都在为全国做关于冰雪消费、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包括冰雪文化的全民普及和启蒙。 风潮之下,中国冰雪经济的潜力和活力扑面而来。冰雪运动已经不再是高纬度地区的“专利”,不再是冬季的“专属”。 在福建,对于热雪暖冰的期待,同样没有停止。 南方人的期待 这是一年中从哈尔滨前往亚布力的动车最繁忙的季节。车厢里南腔北调,他们大抵都是冲着窗外那一片白雪皑皑而来。 尤其对于南方人来说,雪似乎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魔力,盼雪、寻雪、玩雪成了翘首以盼的乐事。《全国冰雪运动参与和消费报告》显示,我国南部省份民众喜爱冰雪运动的占比高达51%。 趁着还没有开学,来自厦门的林文新一家三口来到亚布力,一方面是为了欣赏亚冬会的比赛,另一方面还可以体验滑雪。林文新说:“从去年开始,孩子就在厦门的冰雪世界练习,从那时候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厦门冰雪世界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冰雪体验场所,也成为厦门开展冰雪运动的一个支点。今年1月,厦门市湖里区少体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东渡第二小学等学校与厦门冰雪世界达成合作,将共同打造校企冰雪运动基地,完善冰雪运动“学—训—赛”全链条体系,组建滑雪校队。 但是,对于大部分热衷冰雪运动的爱好者来说,福建的冰雪场地还是捉襟见肘。滑雪机成了一种新型的体验工具。 去年,福州首个滑雪俱乐部——Panda Snow正式成立。平时,孩子们就利用滑雪机模拟训练,到了节假日,他们就前往省外进行真雪实训。这个冬天,俱乐部的孩子们就来到了吉林松花湖。 作为Panda Snow的创始人之一,刘晔表示:“滑雪机是南方人滑雪痛点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借此提升福建的滑雪水平,甚至打破大部分人滑雪零基础的现状。”据悉,已有近万人在该俱乐部体验了滑雪运动,近百名滑雪爱好者通过了2至4级滑雪考级。 在张贵海看来,这就是很多地方出现仿真冰雪、人工冰雪、模拟冰雪等业态的主要原因,“懂冰雪、爱冰雪,然后参与冰雪活动,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这种氛围也为冰雪经济奠定了消费基础”。 突破冰雪界限 需求催生供给。亚冬会期间,64岁的唐士伟从莆田回到了老家哈尔滨,“为新的项目对接一些资源”。 在莆田扎根近6年的唐士伟是莆田市冰雪运动协会会长,经营着当地唯一一个冰上运动馆。如今,他手上有一个更大的冰雪项目——莆田高铁新区·东南冰雪运动城。据唐士伟介绍,这是一个集竞技体育和大众冰雪项目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群,其中滑雪U型槽、冰壶馆都能举办高等级赛事。 这位曾经运营过满洲里达永山滑雪馆的“雪场老将”始终看好福建的冰雪市场,“福建的室内滑雪场刚需很大,而且目前的制冷技术不断迭代,完全可以满足雪场一年四季的运营需求。这也让冰雪运动没有了四季之分,没有了纬度之差”。数据显示,2013至2014年冰雪季,我国室内滑雪场仅有5家,到2023至2024年冰雪季已经达到59家,主要分布在南方城市。 不只莆田,包括泉州、南平、平潭等地都在抢滩冰雪市场。去年7月,泉州文旅集团和热雪奇迹就泉州首家专业室内滑雪场项目签约。落成后,不小于3万平方米的雪场面积,将为本地及周边市民带来家门口的滑雪运动及文旅休闲新体验。 面对火热的市场预期,热雪奇迹总裁路鹏表示,南方城市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在于庞大的潜在客群和较高的消费能力,特别是游客对新鲜的休闲体验有着强烈的需求,“通过客源地来运营室内滑雪场并服务城市用户,在城市设立室内滑雪场,能刺激周边城市的人群,让他们的滑雪体验、滑雪训练都变得高频”。 《大众冰雪消费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4冰雪季)》显示,目前,我国室内滑雪场每年稳定吸引300万以上的体验人群,从增长情况看,室内滑雪场的增幅已经超过室外滑雪场。 如今,包括光泽武夷雪谷、平潭海峡梦之城、福清冰雪小镇等在内的冰雪基建项目纷纷开始推进,福建的冰雪势力正在崛起。未来,更多的“小土豆”有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上冰、玩雪,体验“尔滨”的快乐。 另一条赛道 始于冰雪,但不止于冰雪。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曾经的小众市场正蜕变为全新的商业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生产。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冰雪消费的驱动下,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让我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不断入局。而人们对专业运动装备的需求激增,也成为企业主动求变,加速转型升级的内驱力。这也让运动品牌扎堆的福建在冰雪产业领域开创出一条独特的赛道。 亚冬会期间,361°作为官方合作伙伴,一方面推出亚冬特许商品战略合作店,展示品牌专业实力;另一方面在冰雪嘉年华园区内打造“热雪开动”主题快闪店,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围观。 361°服装企划中心高级总监王凯表示,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在国内各地升温,为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于冬季运动装备的需求,361°精心打造了“全天候科技叠穿系统”,全方位满足日常穿着需要,应对多变气候。 通过持续提升科技力、创新力、产品力,安踏不断实现专业运动大众化,将从国家队装备中提炼而出的运动科技技术,融入中高端产品线,以高精尖的奥运专业运动科技满足高消费人群的高品质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金量服务冰雪人群,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只有增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品质化发展,才能夯实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在冰雪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这样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未来,冰雪经济将突破单一产业的局限,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朝着复合型、多元化方向迈进。业内人士认为,福建省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陆游赴任建瓯时写下《建安雪》。当时的飞雪,让陆游发出“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的感慨。如今的福建,正期待在冰雪经济的风口,书写属于自己的诗句。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