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15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先昌)
2月,正值冬春交替的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龙岩市人民医院儿科诊室迎来就诊高峰。连日来,该科室副主任医师张月身着白大褂,穿梭在急诊室与门诊之间,与团队开启“白+黑”模式。
这位来自新疆昌吉阜康市的姑娘,跨越五千公里——从戈壁明珠到客家祖地,书写一段双城记,在这里从青涩医学生蜕变成科室骨干,更在异乡构筑起温暖的三代同堂之家。
这期《跨越山海》专栏一同走进她的故事。
2008年,新疆石河子大学轮滑课上,临床医学专业的张月与王德明相识结缘。这个戏剧性开场,让性格迥异的两人开启了一段互补式成长。
两人从大学毕业后,一起去龙岩实习,而后同步收到龙岩人民医院的橄榄枝。
张月现在是儿科副主任医师。
张月初到医院时,还是个青涩懵懂的住院医生。作为一个从新疆远道而来,在龙岩工作的小姑娘,她的同事们都对她格外关照。
张月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除夕夜,她满心盼着回家看望父母,内心满是纠结与无奈。就在这时,同事主动找到她,提出帮她换班,让她安心回家,让她非常感动。
2017年6月,龙岩市手足口病暴发,这对儿科医护人员来说是一场考验。
为应对接连入院的大量患儿,医院临时成立了手足口专治病区。张月临危受命,与其他医务人员连续16天驻守医院,安全度过了疫情高发期。
病房里,患儿们的哭闹声、监护设备的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张月和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小患者的病情变化。
然而,这场“战役”不仅在医院打响,也延伸到了家庭。张月和丈夫同为医生,两人的工作排班如同车轮战,正常班、夜班交替轮转。孩子在读幼儿园小班,接送陪伴成了大问题,得知情况后,家里老人特地从乡下赶来帮忙带孩子。
家人的默默支持,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2019年,张月被评为龙岩人民医院感动医院人物。
张月和家人
回想当初,张月到龙岩工作生活的想法遭到了父母强烈反对。父亲担忧女儿远嫁会吃苦,张月想方设法说服了父母,义无反顾来到龙岩。张月的父亲满眼心疼,“5000多公里这么远,当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女儿有自己的志向,支持女儿的决定。”
女儿用时间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走进张月家中,便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交融。餐桌上,既有充满浓郁西域风情的新疆特色菜肴,又有散发着醇厚南方韵味的客家菜。为了让儿媳在异地也能品尝到熟悉的家乡味道,婆婆会按照张月的口味,学做一些新疆菜肴,同时试着在菜里多放调味品或者辣椒。每每这个时候,张月都觉得非常幸福。
如今,张月父母也已正式迁居龙岩,亲家四人轮流照料孙辈,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
这个充满爱的融合家庭,无疑是闽疆两地深度交融的生动见证。
而张月夫妇,也始终心怀感恩,时常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在福建的美好生活,鼓励更多人来闽工作生活。
“所谓幸福,就是在奋斗的土地上扎根开花。”张月说道,“龙岩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生活很幸福,有很强的归属感。”
这位西北姑娘的人生轨迹,恰似跨越天山的春风,在客家祖地催开簇簇繁花,绽放的不仅是个人幸福,更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当代篇章。(本文图片来源:昌吉州呼图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