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文艺老青年”的非遗守望
www.fjsen.com 2025-02-16 09:48:18 王帅 来源:东南网

涂声福正在制作鱼子灯。

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张显超 陈启芳 文/图)每逢春节前后,是泰宁知名的“文艺老青年”涂声福最忙的时候。晴朗的午后,他会坐在“阳台工作室”里,双手穿梭于竹条之间。从扎骨架、剪鱼鳞到敷鱼身、做鱼头,每一个步骤都倾注着他对泰宁非遗茶东坑鱼子灯的深情。

涂声福今年85岁,不仅吹、拉、弹、唱样样行,精通泰宁梅林戏、茅担舞、上青古乐等本地特色非遗和民俗文化,还是三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宁茶东坑鱼子灯代表性传承人,曾获“最美非遗守望者”称号。

在岁月的沉淀中,涂声福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在鱼子灯中巧妙加入创新元素,融入泰宁旅游市场,让它们在新时代里更加生机勃勃,绽放醇厚而持久的光彩。

守护非遗的魂与根

头扎红巾,身着黄袍戏服,帮忙调试音响布置舞台,开场后手上敲着锣钹,前台人手不够时忙着上台替补客串……每次下乡巡演,涂声福都身兼数职。他是“梅林文化薪火传”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却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

服务队每年开展各类教学、讲座、培训等志愿服务,并巡回各村庄免费演出数十场。家人都劝涂声福颐养天年,不必要这样“折腾”。但涂声福的理由很简单:喜欢,放不下心里的这个“宝”。

看灯、玩灯、制灯,是他童年最爱的事。长大后,他凭借着一双巧手,在县文化馆、梅林剧团和电影院从事舞美工作,制作的各式演出道具惟妙惟肖。如今,高龄的他仍坚守在传承一线。梅林戏薪火相传的舞台上,阵阵激昂的锣鼓声,是他对非遗热爱的有力回响;每周的古城巡更,他身着传统服饰,手提灯笼,身姿挺拔,步伐稳健,将非遗韵味展示给每一位游客;在上青古乐等传承活动里,他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技艺,分享经验,延续非遗的火种。

在传承之路上,涂声福注重传统技艺的原汁原味,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严格遵循古法,守护非遗的灵魂与根基。

改良鱼子灯“游”进泰宁古城

2001年退休后,涂声福全身心地投入到泰宁茶东坑鱼子灯民俗的钻研中。彼时,大家辛苦劳作一年,每到正月,为了庆贺丰收,祈祷来年吉祥,总要自制鱼子灯,并用上几天时间来闹灯。

为了传承好这门技艺,涂声福以家为工作室,自掏腰包购置材料。“以前的鱼子灯用红纸做鱼身,不防水还易坏;里面点着煤油灯,不安全也不美观。”为了改良鱼子灯,涂声福踏上求学之路,前往南昌等地观摩学习,最终制作出了用布代纸、LED灯代替煤油盏的鱼子灯,大大提升观赏效果。

活灵活现的造型、精美逼真的模样,在夜色衬托下仿若鱼儿畅游。多年来默默无闻的鱼子灯,改良后一经亮相便惊艳众人,知名度大增。涂声福并未满足于此,他又摸索着给鱼子灯安上吹泡泡的小电动机械,让鱼子灯舞动时还能吐泡泡,趣味性大增。

“有个夜晚我望着鱼子灯,灯火闪烁间,仿佛它们化成鱼儿在灯河里游动起舞。我顿时心潮澎湃,想让鱼子灯舞起来!”涂声福回忆。

他找到舞蹈编排的钟福英,二人当即决定编排鱼子灯舞,一支茶东坑鱼子灯民俗表演队应运而生,从此鱼子灯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演绎,为这一非遗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泰宁杉城镇茶东坑村组建起一支38人的鱼子灯队伍,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断有年轻人加入,节庆舞鱼子灯成为村里的传统节目。

鱼子灯还“游”进了泰宁旅游市场,每逢周六夜晚,茶东坑鱼子灯队伍到古城进行游灯演出,让游客和市民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为了让鱼子灯的“种子”播撒得更广,涂声福积极配合“鱼子灯进校园”活动,经常走进校园,手把手向师生传授制作技艺,用心介绍闹灯习俗,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非遗。他还奔赴福州上下杭、中亭街等地参与文化交流展示,让泰宁鱼子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搭上“电商车”走出本土

“我最近刚把制作好的几条鱼子灯和小龙灯销售到了贵州去!”两个月前,涂声福和他的鱼子灯第一次搭上“电商车”,让泰宁非遗走出了福建。

这背后,还有一段温暖的故事。买家龙先生家住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寨英古镇,这里有着“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龙先生作为非遗守艺人,常常奔赴各地,参与各类非遗演出,也因此与福建结缘。

“在抖音平台看到了老先生制作鱼子灯和小龙灯的短视频,那精湛的手艺、对传统技艺的执着与热爱,瞬间吸引了我。”龙先生说,看到涂老全神贯注地忙碌于手艺活时,他被深深触动,敬意油然而生,立马下单。收到灯后,他被其精巧的制作工艺所折服,“小龙灯的龙头精致有神,龙身竹制骨架坚实且富有弹性,满身亮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只手就能让它舞动起来”。

如今,这小小的灯成为两人之间情谊的纽带,跨越山水,连接着他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坚守。 

涂声福教小朋友制作鱼子灯。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