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研团队成功组装赤梗天牛基因组
2025-02-16 09:48: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我省科研团队成功组装赤梗天牛基因组 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刘建波) 近日,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旗下刊物《Scientific Data》发布了赤梗天牛染色体级别的参考基因组。该成果为理解该物种以及松材线虫携带昆虫的遗传和进化历史提供了资源,并为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对象是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等松科植物。松树一旦染病,树体失水、树脂分泌减少直至停止,最终枯萎死亡。我国自1982年首次出现松材线虫病疫情以来,全国近6000万公顷松林资源受到其威胁。 在我国南方地区,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早前,其基因组已完成组装。研究团队通过在福建省的长期普查发现,在诸多能够携带松材线虫的昆虫中,赤梗天牛也是重要的潜在传播者。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基因组参考,关于该种昆虫的生态适应性和潜在控制方法的研究一直受限。 为此,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成功组装了赤梗天牛的染色体级别参考基因组。该基因组大小为1268.11Mb,完整性高达97.15%。在此技术上,研究团队共预测了1645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这些注释为后续的功能研究和基因调控网络分析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研究团队还对赤梗天牛和松墨天牛等松材线虫携带昆虫与其他鞘翅目昆虫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一些融合和分裂事件,揭示了赤梗天牛的染色体进化历史。同时,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了三类可能的松材线虫携带的决定机制:从松材线虫成功向携带天牛的水平基因转移;线虫能够挟持携带天牛的呼吸作用;线虫能够抑制携带天牛的几丁质合成。 “该研究不仅为赤梗天牛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还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蔡守平表示,通过深入了解这种潜在媒介昆虫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历史,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设计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减少松材线虫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