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全国首个!福建这里打造“音乐疗愈乡村”

2025-02-17 21:10:40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来到静谧的乡间,听着潺潺流水,伴着鸟叫蝉鸣,或是静心打坐,或是敲鼓吟唱,这份惬意甚是治愈。记者16日从团市委获悉,这个寒假,多所高校学子齐聚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由他们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音乐疗愈乡村”呼之欲出。

image.png

学子们在古厝奏起乐器体验音乐疗愈。(受访者供图)

2月16日,记者来到樟洋村,这里是省美丽乡村、省传统村落,位于闽江河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楮林境内,古厝林立、田园清新,不少市民趁着周末从市区驱车来此观赏“樟洋十八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地方站就坐落于此,站长、市人大代表裴锦泽告诉记者,自2021年3月该地方站落成运营后,已吸引众多高校学子前来实习实践,青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成为樟洋村的一道亮丽风景。“此次由清华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5所高校牵头,10多所全国高校超百名学子共同参与‘音乐疗愈乡村’项目,是在之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一次创新与提升。”

所谓音乐疗愈指的是通过音乐治愈身心,这个项目最早由华侨大学工学院向社区群众推出,反响很好。这次项目实施地从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内转移到了青山翠谷间。“随着升学就业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音乐疗愈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在樟洋村,我们通过挖掘天然的虫鸣、溪流等声景资源,结合数字技术转化为疗愈素材,为人们提供缓解焦虑的新方式,让乡村不再被动等待‘输血’,而是将自然生态转化为‘疗愈经济’资产,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参与运营,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华侨大学工学院“数智+”乡村振兴服务团学子李静茹说。

项目做起来了,还需要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学子们你在小红书上开设账号,我来运镜拍摄;你写文案,我来设计logo,“乡村振兴+音乐疗愈”项目可视化愿景成效明显。裴锦泽说,小红书上“清小梅”账号开设至今不到一个月,已发布作品18件,主要内容是记录学子们在打造“音乐疗愈乡村”工作过程中的幕后花絮和有趣日常,还讲述了温情故事,青春时尚感满满。这些作品总观看量已达3500余次,点赞、收藏量达400+。

清华大学学子是项目可视化的主创团队。“我们设计了‘愈见樟洋’logo,巧妙融合了闽清礼乐文化与音乐疗愈的内涵,整体设计宛如一个‘见’字,传达了遇见美好、预见未来的期许,引领人们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清华大学研究生金钊说。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全国首个“音乐疗愈乡村”的建设报告已完成,寒假期间樟洋村举行了首届福建省乡村音乐疗愈周活动,对“音乐疗愈乡村”项目成果进行集中展示,舞蹈、八段锦、鼓圈、推拿、理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近200位农村留守老人、实践队大学生尝鲜受益。项目还得到了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闽清团县委、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接下来将利用当地古厝进行改造,成立“古厝音乐疗愈工作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