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雨水 | 初春有梦,雨落成诗
www.fjsen.com 2025-02-18 11:45:19 于丹 来源:东南网

导语:

雨水时节,人们带着敬畏与感恩,走在雨水里,走在冰消雪解,万物复苏的春天里。

春之气息渐浓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至20日之间。“雨水”二字,顾名思义,意味着降水增多,冰雪融化,气温逐渐回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道:“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春属木,水生木,雨水的到来顺应了自然的规律,为万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春雨贵如油”,这句俗语道出了春雨的珍贵。春天的雨水不仅滋润了大地,也唤醒了沉睡的万物。“甘雨时降,万物以嘉。” 春雨的到来,象征着春天的气息逐渐弥漫,大地开始焕发生机。

在古人眼中,雨水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天地和同的象征。《尔雅》云:“天地之交而为泰。” 天地和同,联手“酿造”雨水,春之水为泰,象征着万物复苏的开始。春天的阳光和雨露,共同滋养着大地,彰显了自然的博爱精神。

万物复苏的序曲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的《开成石经》中记载:“雨水之日,獭祭鱼;后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

一候獭祭鱼,最早是出在《礼记·月令》里,“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祭鱼,即川鱼祭天。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以鱼祭水。

二候候雁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瑟而北矣。”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雨水后的五日,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艾动,坤变为良,良为山林,故为草木。良梭卦为震,震为萌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草木萌动”是一句很鲜活传神的描写。再过五日,雨媚风娇,草长莺飞,大自然经受了一个冬天的萧瑟,草木尤待雨水而后欣欣向荣。

春雨润心,静待花开

春雨绵绵,似烟似雾。春雨的到来,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朦胧而美丽。在这样的时节,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柔软而宁静。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赞美了春雨的及时与温柔。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仿佛一位温润聪慧的姑娘,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春雨的到来,不仅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希望。

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春雨过后,溪水变得更加清澈,草木开始萌发新芽,大地逐渐披上绿装。春天的气息,随着春雨的到来,逐渐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晨,小巷深处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大雨时节,遇一场春雨,带着淡淡的惆怅,落在悠长的雨巷,踏过浅草若无的小径,走进如画的春色。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