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蜿蜒一条溪 两种人生路

2025-02-20 07:59:17 作者:卞军凯 陈盛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新时代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接连迈上新台阶,新福建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本报今起推出《百姓新图景》专栏,让记者更多地走进百姓生活,讲述百姓故事,用百姓的品质生活,见证发展的日新月异、时代的沧桑巨变。敬请关注。

东南网2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陈盛钟 通讯员 许文泉)“你好,生产进度会结束,我今天的事情忙完了。”17日晚上9时04分,莆田市力奴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荔琴走出厂房,如约给记者回电话,“如果没加班,我这时候肯定和家人在溪边步道上散步。”

她所说的溪,是被誉为莆田人民母亲河的木兰溪。1975年出生的林荔琴,深切感受到这条蜿蜒流淌105公里的河流,给她带来的两种不同的人生。

林荔琴的娘家,在城厢区霞林街道木兰村,这里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木兰陂所在地。被誉为福建“都江堰”的木兰陂,是中国古代灌溉工程的杰作,始建于北宋时期,寄托了当地人民驯服木兰溪,避免洪涝、潮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愿望。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灾害仍未根治。

1999年的洪灾,让林荔琴印象深刻。“当时,我刚嫁到坂头村婆家两三年,两个村距离木兰溪都很近,亲眼看到了村庄被水淹、很多房屋倒塌的情况,非常心痛。”她说。

让林荔琴揪心的,还有她打工的鞋厂也被水淹了。儿子刚刚1岁,她要为今后的生计发愁。

“那是1997年创办的厂子,大概有10亩地,厂房一层被淹了2米多高,损失几百万元……”莆田市力奴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金星回忆说。

“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1999年,在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擘画推动下,木兰溪综合治理拉开了序幕。

林荔琴的人生路,也迎来了光亮的时刻。

当年,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开工的消息,让林金星下决心挺过难关、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彼时,林荔琴只是一名普通的鞋厂针车工,但她十分珍惜工厂“重生”的机会,每天干劲十足。

那时候,因为邻近木兰溪,力奴鞋业所在的乡镇民营工业园,没有几家企业愿意投资落地。随着木兰溪综合治理的推进,这片洼地成了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2003年,以乡镇民营工业园为基础,莆田市成立华林工业园区,并于2006年获批为省级开发区——福建莆田华林经济开发区。在这片土地上,林荔琴和力奴鞋业一起“开跑”。

力奴鞋业率先在该园区加大投资,兴建了占地80亩的新厂区。“此后从来没有被淹,公司发展驶入快车道。”林金星说,在成为安踏集团的跑鞋、休闲鞋等产品制造商后,力奴鞋业的业绩每年都在增长,生产线从6条增加到20条,去年营业收入超过8亿元,纳税3700万元。

从制鞋车间踩针车起步的林荔琴,也踩成了厂里数一数二的业务能手,被提升为小组长。后来,伴随着企业的稳定发展、壮大,她的人生“一路开挂”,先后变成部门课长、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厂长、总监,直到成为企业副总经理,挑起了管理全厂的重任,薪水达到进厂初期的10倍以上。

收入提高了,林荔琴在莆田城区买了新房,从小区到木兰溪防洪堤只要步行几分钟。“特意靠近木兰溪,是因为现在溪畔风光秀美,非常适合休闲、锻炼。我公公70多岁了,经常去散步、骑车,儿子的生活完全没有洪水灾害的记忆。”林荔琴感慨地说。

曾被水淹的力奴鞋业,如今还组建了“铁军跑团”,一有空就到木兰溪沿线举办“厂跑”活动。此外,力奴鞋业还准备投资20亿元在木兰溪对岸建设占地120亩的新材料科技园,向制鞋产业的上游进军。

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曾经水患频繁的木兰溪,如今风光旖旎、泽被乡里,真正实现“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目标。

以力奴鞋业为代表,企业纷纷扎根,让华林经济开发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我省2023年度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华林经济开发区居全省第九位、莆田市第一位。在动能澎湃的园区带动下,去年城厢区生产总值728.17亿元,同比增长7.1%。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