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思明区退化公园的小店LLANO STUDIOS融合咖啡与服装两种业态。图为顾客在店内挑选产品。
面朝大海的不在书店(环岛南路店)成为不少游客来厦的热门打卡点。图为消费者在店内体验。
东南网2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见习记者 黄星榕 文/图)
除了氤氲的书香,书店居然还配套了跑道、沙滩和露营地;超市不再是“逛完即走”的售卖场,而是摇身一变,成为烟火气十足的社区食堂……
如今,以“书店+咖啡”“超市+食堂”等为代表的实体店“业态混搭”案例在厦门加速涌现。“业态混搭”,也被称为多业态混合经营,是一种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业态集中在同一空间内的经营模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
为何厦门的实体店刮起“混搭风”?这究竟是“不务正业”,还是创新突破?
解锁消费新场景
临近中午12时,钟晴来到位于厦门永同昌大厦的见福便利店选购午餐。店里,红烧肉、小炒黄牛肉、西红柿炒鸡蛋等10余种菜品早已被摆上货架,蒸腾出阵阵热气。
堂食是该便利店推出的经营新模式,一份套餐15.8元,包含两荤两素。整洁的环境、亲民的价格,让这里成为附近不少上班族和学生的用餐新选择。
“在门店中开设食堂,对我们的业态发展来说是重大突破。”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利表示,公司这些年持续开发新品类,尝试研发基于“热链”“冷链”以及“冷藏”等不同运输环境下的鲜食产品。如今,见福已在厦门的近50家门店上线了热餐业务。
在多业态混合经营中,门槛低、引流快又是刚需品类的餐饮几乎成为“万能搭子”,不仅可以有效延长消费者的驻留时间,还能通过带动二次消费为商家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因如此,厦门不少实体经济行业纷纷跨界涉足餐饮领域。
夜幕降临,位于蔡塘广场的MGF私影汇迎来客流高峰。许多年轻客户相约至此,只为解锁边吃火锅边看电影的新奇体验。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影院市场中,如何打破常规、脱颖而出,是很多影院都在思考的问题。从商业角度看,‘影院+’模式是一种创新策略,有助于提升影院的行业竞争力。”中影数字梦工坊影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庭章说,过去,观众在选择影院时往往遵循就近原则,而“影院+”模式通过提供丰富的饮食、娱乐、社交等配套服务,能吸引消费者“舍近求远”,从而为影院拓展更多客源。
“售卖”多元体验
摄影爱好者在这办了会员,经常来此捕捉海豚跃出水面的画面;一对带着孩子来厦门旅游的上海夫妇,连续3天出现在这里,自己看书喝咖啡,孩子在一旁用沙子建堡垒……在厦门环岛路上,有一家被阳光、沙滩、大海、咖啡香和绿色塑胶跑道环抱的书店——不在书店(环岛南路店)。这里融合了阅读、展览、演出、咖啡、文创市集等诸多元素,如今已成为不少游客来厦旅游的热门打卡点。自2024年4月开业以来,该书店仅在小红书平台便积累了近20亿次曝光,单日营收峰值近20万元。
从2010年在华新路的老别墅挂上招牌开始,不在书店已走过近15年的时光。一开始,书店凭借独特的选书品位以及文艺氛围走红。后来,由于经历市场冲击,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让书店焕然新生?不在书店创始人赵子麦认为,书店之所以能从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找准“海边文化综合体”这一定位至关重要。
“我们希望客人在这里停留不止一杯咖啡的时间。”赵子麦说,“书店+咖啡”是书店转型破题的常见解法,“然而我觉得,顾客的进店体验应该更丰富多元——你可以在开阔的自然环境中阅读,喝完咖啡后品尝本店特色窑炉面包,下午与朋友在店里逛文艺展览,晚上还能在海滩音乐餐酒吧随着节奏起舞……”
“业态混搭”带来的多元体验,进一步加速了品牌的“破圈”。
“之前华新路门店日均客流2000人,现在环岛南路门店的日均客流增加到超5000人次,这验证了我们的转型是成功的。”赵子麦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多重体验空间带来的“微度假”感,“在人人都被焦虑感裹挟的当下,大家需要一个能让自己有‘逃离感’的放松空间。书店承载着人的精神世界,但经营书店不能只拘泥于卖书一个动作。我们需要让它提供更多社交可能性,体验和交流也是阅读学习的一部分”。
记者手记
洞察需求方能玩转“混搭”
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见习记者 黄星榕
近年来,在科技赋能和政策引领下,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方式、消费形态都呈现新特点,消费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转变。实体店通过“业态混搭”,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还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激发了消费潜力。这一趋势不仅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更是对现代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精准回应。
尽管“业态混搭”这一概念颇具吸引力,但要成功实施并非易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少实体店因混搭改造一度成为“网红店”,但由于经营未能与时俱进,无法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最终依然黯然离场。
事实上,作为消费场景的互补与整合,“业态混搭”并非多种业态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为顾客提供额外的、超出预期的消费和服务。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如同潮水般不断涌动,消费市场也随之起伏翻涌。商家在实施“业态混搭”时,需要明确目标消费者的特征,精确找到市场缝隙,提高消费者体验。唯有敏锐地捕捉市场的每一次微妙变化,精准地顺应趋势的每一次转向,才能将这股“混搭风”所吸引的汹涌流量转化为稳定的“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