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古城的历史回响
2025-02-25 09:56:1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古井 现今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有一处汉代闽越国的重要遗址,是“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也被称为“江南汉代考古第一城”和“东方庞贝古城”。西方人常把已湮没的文明繁华地比作庞贝古城,考古学家亨利·克利尔夫妇就把武夷山的闽越古城喻为“中国庞贝”。 时尚是种轮回。近些年,亚洲一些艺术圈特别追崇原始自然主义的粗陶器审美。为了鼓励同学们对城村汉城遗址上的印纹陶器物做文创调研,我就说“西方汉学家若听说你们明天去考察,都会嫉妒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了,然后说“那里有些地方很荒凉”。 确实,城村这座古城已经尘封了2000余年。古城坐北朝南,依山傍水,跨越3座连绵的山丘,乃山水之韵,依王城格局。城墙依循地势而建,旁有崇阳溪环绕,是重要的水源和交通要道,也充当了天然护城河。放眼望去,一同放飞想象,当年这座古城规模之宏大、气势之恢宏,令人震撼。 天然形胜,登临俯瞰。这座群山环抱中的闽越古城,真实反映了《管子·乘马》城市营建理念之影响,即“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城”。尽管目前考古专家对这座古城的定位尚有不同看法,但根据史料与考古资料可以得知,古城依王城格局而造,其布局大致模仿秦都汉宫的建筑风格,内城外郭,郭外有郊,建筑与山水巧妙融合,呈“负阴抱阳”状,水抱之势寓意吉祥,人工建筑和合自然环境。穿越历史云烟,可以想见当年古城的王家气派与辉煌。然而,这座王城建成后,也仅风光不久,汉武帝的一把大火就把王城烧成一片废墟,宫殿楼阁顷刻灰飞烟灭……多少年后,考古人员发现了这座古城遗址,挖掘出不少古城器物。这些古文物无声道出了当时生产技术之先进与宫廷生活之奢华。 所挖掘的文物中,这座王城的宫廷浴池、地下陶水管和宫殿暖房,给我至深的印象。 当年来访的宾客,都要在王城前方的水池里“赤诚”相见,然后才能见到尊贵的大王。有人说这是宫廷政治的残酷见证,检查来者是否带有伤人的暗杀工具。这种解读,固然合理,但有否想过古人可能就是喜欢泡澡?想想看,宾客风尘仆仆而来,身心俱疲,泡下热水澡,不亦快哉?可否这是宫廷款待贵客的极好礼仪?清风明月下,山林里的宫殿,每天都有清爽的狂欢,恐怕也只有宫廷高官与尊贵客人才有的享受吧? 2000年前,闽越族依据“山形而水处”建造王城宫殿,同时还建造了技术先进的排水系统。这一排水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的地形地势,埋设陶制管道,巧妙实现了雨水与污水分流。而且,地下排水系统设计精细巧妙,管道是陶制的,长久耐用,清污分流,有进有出。这种规划设计,既保证了城内环境的清洁,又能有效应对城市内涝,应是当时的先进技术。我曾看过一则材料,直到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的凡尔赛宫富丽堂皇,虽然拥有巴洛克风格的浓墨重彩和洛可可风格的鲜艳明亮,却没有多少专门的卫生间和系统的排污管道,到处是贵族们的粪便和好几天没法洗澡的人们。如此看来,把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说成是文明的隐喻,实不为过。法国作家雨果就在小说《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毕竟城市下水道宛若城市的静脉,默默承载城市的污垢与智慧,诉说城市的文明与底蕴。 与宫廷浴池相关的是王城宫殿暖房,可说是当时王公贵族的又一顶级享受。闽越王城室内浴池周边,挖掘出宫殿中回旋的热水管道,通过循环热水实现室内供暖,并经供水管道让热水流入浴池。这应是那一时期相当先进的供暖设施。多功能的设计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又实现了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当时闽越人先进的理念与智慧。 徜徉在闽越古城遗址,可看到遗址北面的地势低洼处有一座小凉亭,亭下即为古井,有“华夏第一古井”之称,是古城唯一“健在”的旧物。这不免让人想到了一句古诗:“古人曾饮井中水,井水清清照今人。”古井挺深的,井的结构相当独特,设计精巧,井中套有多节陶质井圈,井圈上有4个对称的小圆孔,使得井内与井外的水流相通,保证井水的清澈。尤为神奇的是,井底还铺上木板。根据专家考证,井底铺木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土质松软塌陷,同时限制井底泥沙的扩散,以确保井水清澈和饮用安全。从水井的修造技术可以看出,当时闽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以及对水井结构稳定性的追求,体现了古人修建水井的智慧。古井至今水质纯净,清冽可饮,其缘由应在于水井精巧设计了“净水器”功能。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登临也是为了追溯久远文化的深意,倾听历史的回响。闽越古城遗址的山水环境及考古挖掘的古旧器物,宫殿浴池、暖房、排水系统与清幽水井等,无一不是探寻闽越古城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的入口。朱熹讲:“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是的,闽越王朝覆灭,多少宫殿楼台深埋于废墟之下,但崇尚自然的天理不曾隐去。 作为闽越国的一处重要都城,闽越古城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保留闽越族的传统习俗,在建筑规模、文化内涵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达到了当时的巅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无疑是闽越文明及闽人先祖智慧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重瓣花朵式”一份独异绽放的“花瓣”,其所蕴含的崇尚自然的天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于今仍不失其普世价值。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