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适老化”走向市场化
2025-03-31 08:17: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3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实习生 郑玮婕) 25日,“福见康养 福享优品”福建省适老化产品供需对接活动(下称“对接活动”)在福州举行,现场促成适老化产品供需对接、投资项目28个,签约(含意向)金额超15亿元。 我省在适老化产业方面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福建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793.5万人,现有近2万家养老设施和机构。根据中国老年产业发展报告,到2050年,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我国市场目前仅有2000多种。如何填补适老化产业的供需缺口?记者走进对接活动现场寻找答案。 数据驱动,AI赋能 “这款是我们的拳头产品——养老陪护机器人‘笨小宝S30’,有迎宾、带路、巡航、导诊等10种智能服务功能。”在对接活动一号展台,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观众介绍,在养老机构夜间护理场景,若有老人半夜摔倒,“笨小宝S30”不仅可于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给终端平台,还能自动调出预存的通讯录,拨通亲友的电话紧急处置。 作为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福建汉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技术研究。据介绍,“笨小宝S30”这些功能基于当前最主流的AI算法,即通过大量的同类案例操作,学习生成模式化的反应机制,在搭载的摄像头、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智能识别和应对。 同样是基于AI赋能,厦门福慧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产品是生命健康一体化AI终端。它的核心技术是通过血糖、血氧、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智能传感,能够远程监控老人的健康,并通过AI技术智能提供健康管理方案。 可以进行14项尿常规检测和智慧健康管理的智慧马桶、可以防褥疮的电动护理床、可以智能测脚型的大数据制鞋系统……在活动现场,AI技术赋能的传统产品纷纷亮相,不仅应用场景更加多元,适配也更加精准。 厦门福慧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认为,智能设备是未来适老化产品发展的大走向,而技术模型一定离不开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服务。 融合创新,共营生态 “适老卫生间不只是简单加个扶手。”在此次对接活动中的适老化新产品、新场景发布环节,九牧集团代表指出,适老化理念不同,适老化生态和成效便不同。 据介绍,九牧集团在各项适老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与其他适老化产品兼容,以推进功能最大化。比如,智能马桶助起器、可升降康养浴室柜、坐式沐浴器、电解除菌小便器……这些产品及其附带的使用条件,保证彼此兼容不冲突。 通用技术环球青鸟投用的适老化产品有300多个品牌上千种。该公司东南大区负责人认为,如果适老化产品行业缺乏和谐共生的理念和意识,那么在养老终端服务环节将会存在巨大的应用困难。 参加此次对接活动的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院长陈晓君也表示,现在的智慧适老化产品多数自带智能管理平台,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意味着大量的学习操作成本。她建议,应由政府领衔打通平台壁垒,畅通适老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现场发布中,福建移动分享了全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该公司通过融通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云计算、AR/VR、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视频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由5G新通话、千兆宽带、AI大模型、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数据监管、智能客服组成的“5G+”健康养老开放云平台能力底座。 在此基础上,福建移动为全省民政部门提供统一视频监管平台,全省养老场所视频覆盖率达75%,全省已纳管视频1.7万+路。同时,结合多类硬件,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福龄长者守护、智能健康管理、亲情关怀守护等四大应用场景,将云守护、云定位、用药提醒、智能管理健康数据等功能“一网打尽”。 服务为先,靶向施治 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民政部专家库成员董红亚在现场作了《银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分享。她指出,服务业是银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向。 国德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适老化产业未来最大的增长点在服务业。同时,适老化产品重在“+服务”,能附加提供什么质量的服务,是适老化产品销售的最大分水岭。 同时,与会嘉宾也认为,养老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目前适老化产业最大的痛点。如何减少人力投入,实现降本增效?行业应该围绕这一痛点靶向施治。 此外,尽管养老市场巨大,但老年人的消费理念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董红亚援引了日本的研究数据——到临终时,日本老年人平均拥有3500万日元金融资产;而银行数据显示,银行老年人年金账户中完全没有动过的占三成。她认为,中国老年人与日本老年人有着相似的消费理念,需要培养从“养老”到“享老”的思维转变。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