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中学里的小学六年级
www.fjsen.com 2025-03-31 09:37:17 罗菊熙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语文小初衔接课帮助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塑造等方面实现过渡。

东南网3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罗菊熙)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柳树代表什么意象?”“春天和离别。”3月13日9时许,在第二节课收尾阶段,福州则徐中学的小学部六年(9)班教室里传来了师生对答。为何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堂赏析中学的诗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什么在中学上课呢?

原来,这是“小初衔接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十五年实践探索”项目的其中一个重要板块。项目负责人、福州则徐中学校长邱柠介绍说,为改变小升初阶段“割裂”“错位”等问题,自2020年福州则徐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学校探索全学段、一体化、进阶式的小初衔接育人模式,每年9月开学,集团内对口的福州市晋安区第四中心小学、福州市晋安区第五中心小学和福州市日出东方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乾坤大挪移”,整体搬到福州则徐中学,统一开展各项小初衔接教育。

本节语文小初衔接课就是基于课程标准对小升初学段的要求,在六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七年级相关文本作为六年级拓展阅读的载体,以一体化育人的视角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据邱柠介绍,该项目实施以来,帮助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塑造等方面实现了顺利过渡。2024年,该项目获福建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同一节课,有机融合两个年段知识

小升初的衔接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安排,课要怎么上?

邱柠介绍说,2019年,学校联合小初各学段、各学科教师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分别围绕教材、课程和教学等三个方面对小初衔接育人实践进行了深度探索。

首先,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研发编写了学科、思维和兴趣等三大类小初衔接系列校本读物。同时,常态化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模块课程和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历史、信息、体育等综合性学科特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系统化、进阶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学习、认知习惯。

“基于学科特点,我们在语文、英语课的教学中融合性地安排了六年级和七年级关联性较大的内容,数学则在下学期完成六年级课程之后,单独安排6周左右的衔接课。而衔接教学的要求定位为夯基、接轨,而非‘提前学’‘赶进度’。”邱柠说。

都是送别诗,都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同一个课堂的小学、初中教学重点有什么不一样?

当天的授课老师郑楠说:“小学对诗文的要求,重在‘是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读其诗,明其意,品其境;而初中阶段则重在‘为什么’,需要更深入去了解诗的典型意象,以及诗句背后蕴含的逻辑和思想感情。”

要同时消化并输出小初衔接的知识,对于授课老师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郑楠老师告诉记者,2023年9月,她随班从晋安区第四中心小学来到福州则徐中学带班授课时,心里也在打鼓。

为此,她除了积极参加福州则徐中学组织的每个月一次的六、七年级集体教研活动,主动向初中同行请教教学疑难问题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初中的教材、考纲和教辅材料,关注中考的最新变化和要求,并转化到六年级的衔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过渡到新的学段。

初中校园,“丝滑”接纳小学生

师生过来了,学校的管理也要跟上。

为此,福州则徐中学专门成立了小学部,并抽调专门的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分管副校长,负责六年级学段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跟初中、各对口小学的对接与协调。与此同时,对口的3所小学也分别派出一位中层干部常驻则徐中学,负责六年级学生的教学、德育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福州则徐中学分管小学部的副校长何彬原先在日出东方小学担任校长助理一职,2020年9月起任福州则徐中学小学部副校长,5年以来,助力一届又一届学生顺利实现小初衔接。何彬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克服畏惧和焦虑心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过渡,不过度拔高难度;在管理上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条不紊地接轨”。

轨道的连接从五年级下学期已经悄然开始。一方面是“引进来”,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抽选部分家长和学生代表入校,提前感受六年级的氛围;另一方面是“走出去”,组织老师前往各个对口小学,介绍六年级的基本情况。

福州则徐中学是全国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何彬介绍说:“学校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六年级学生在参与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林则徐的精神,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力量,学会明辨是非,心怀家国大义。”

今年8月底,将迎来林则徐240周年诞辰,学校相关纪念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邱柠说:“届时包括六年级学生在内的广大师生都将踊跃参与,力争把活动办出亮点、办出特色,让师生们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这一份衔接的“搭桥”和“爬坡”一直延续到初中阶段。六年级下半学期,除了学生的衔接课程,各科教师、班主任之间关于学生成绩、特长和心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对接也将同步进行。“这样的一对一交接,不仅省时省力,也更有针对性,师生之间误解更少,适应更快。”福州则徐中学教务处主任张文婷对记者说。

“最理想的衔接就是不用专门的衔接”

邱柠介绍,实施小初衔接多年来,该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市级46项;教师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市级奖项106项;学校获“全国家校共育试点学校”“省级初中示范学校”“福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殊荣。

当过多年班主任的张文婷对于小初衔接班的办学效果有着直观的体验。她说:“跟第一届相比,经过‘衔接’的后两届新生,绝大多数进入中学后适应时间大幅缩短,上课专注力更强,作业的完成质量也更高,课后探究的主动性和抗挫折能力也有明显的提升。”

近年来,福州则徐中学借助集团办学优势、积极探索小升初衔接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与成效,通过区级、市级公开课和报告会等形式进行了展示和交流,行业内好评不断。2024年,晋安区教育局委托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骨干力量编写了区级“小初衔接”读本,供区内初中学校选择性使用,为本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福州则徐中学根据15年来摸索的小初衔接经验,结合这套区编读本,不断优化原有的小初衔接校编读本。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章勤琼曾多次参加则徐中学举办的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他认为,除了设置小初衔接课程之外,还需要以连贯、一致的方式看待课程内容,将学生所需的素养和思维融会贯通到所有的学段,“最理想的衔接就是不用专门的衔接,而是将所有学段的教学着眼于学生一辈子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受用终生”。

从2008年开始的初步萌芽、派送教师,到如今的深化提升、向外辐射,邱柠带领项目团队走过了攻坚克难、意义非凡的15年历程。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进步,一批又一批老师蜕变提升,她深深觉得,未来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充满期许。

“人员的管理要更规范,师资队伍的培养还要更精细,教师的绩效考核要调整,课程资源要提高效用,研究成果要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推广辐射……这些都值得进一步去探索。”邱柠说,“我们将向着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方向不断优化提升,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六年级学生踊跃参加福州则徐中学的校园活动。

image.png

六年级学生上思政课。(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