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海报丨跟着古诗词“解锁”福建清明传统习俗
www.fjsen.com
2025-04-03 11:01:23
来源:东南网
清明节气的到来,
意味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草木萌动、百花盛开,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祭扫、踏青、吃青团,
在福建,
古人清明都会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在诗词笔墨下,
感受古时福建清明习俗。
北宋诗人柳永,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这首词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绚烂春光,桐花、杏花、桃花的繁盛与细雨交织,展现闽北山野的清明景象。
清代文人徐达源的《吴门竹枝词》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的场景。青团是江浙和福建等地的清明节传统食品。在福州,青团被亲切地称为“清明粿”,亦有人称之为“菠菠粿”。在清明节有此供品,是福州十邑特有习俗与传统文化之一。
北宋诗人苏颂,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人,这首诗描绘的是寒食节刚过、清明将至时的春日景象,既有自然风物的细腻刻画,又暗含节令转换的时序感。
南宋文人马子严,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这首诗描写了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的画面。整首词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有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
唐代诗人贾岛的《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描写了清明时节园林中的景色和活动,展现了清明踏青、聚会的风俗。这种风俗在福建十分常见,清明时节福建人常会选择外出踏青游玩。
清代诗人杨庆琛,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诗作多描写闽地风物,本诗记录了清代福州清明"门悬柳枝"的独特民俗。福州清明不仅坟头插柳,更将柳枝悬于门楣,与北方习俗迥异。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朱熹的《春日》虽未直接提及清明,但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春景,常被引用于清明主题。这首诗展现了福建文人对清明节的感悟和描写,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节日氛围的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