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戏相逢”演出现场
核心提示
周末,市民游客漫步公园广场,邂逅一场文化盛宴,成为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作为202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今年元旦起,我省在人流量大的景区、公园、广场、文化街区等公共空间,推出“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
与此同时,“街艺福见”全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在古街、古镇掀起文艺风暴;非遗在社区、非遗市集等展示展演活动,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魅力……优质文化,就这样走入人们的生活。
东南网4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邓斯妮 实习生 刘文恺 高雨琪 文/图)
优质演出直达基层
“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开展至今已4个多月。我省的文华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纷纷登台,国际国内金奖节目接续上演,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3月23日,上午10点,福州西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省美术馆前广场如约开启。婉转悠扬的越剧、空竹翻飞的传统杂技、妙语连珠的脱口秀等暖场节目,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这是“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越剧综艺专场。当天,许多观众早早来到现场,“抢占”最佳位置,近千名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演出现场亮点纷呈。福建芳华越剧院院长和副院长、同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郑全和陈丽宇联袂演绎越剧《孔雀东南飞·惜别离》,一刚一柔,一收一放,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令现场观众陶醉在越韵悠扬中;杂技《和韵——双人顶技》,以高难度动作生动诠释“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演员水袖翩跹间,共书“红楼”故事;非遗手工艺人吴子佐现场开展糖画表演互动,以勺为笔,融糖为墨,吸引一众小朋友纷纷求“画”;滑稽表演互动《大家乐》,以诙谐幽默的演出方式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从剧场走到广场,变的是演出的舞台和场景,不变的是优质文化文艺资源。”郑全告诉记者,“周末戏相逢”不仅让更多市民游客无门槛欣赏到专业院团的高质量演出,也让剧团收获了更多的“路转粉”(从路人到粉丝),“由于每周的节目都是不重样儿的,每场演出我们都会与现场观众互动,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创新我们的演出形式和编排,这对演职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活动中,陈丽宇还现场开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越剧《烟波迷月》沉浸式导赏。演员们身着精美戏服向观众缓缓走来,演唱剧中人物选段。
戏迷票友们自发登台献唱越剧《梁祝》经典选段,质朴唱腔传递着对越剧的赤诚热爱,收获现场观众一致点赞。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还能和花旦、小生合影,真是过瘾。”在福州西湖公园东南侧的晨曦广场,戏迷王慕军一边乐呵呵看戏,一边对记者说。头发花白的退休美术老师黄建林则带来纸笔,边欣赏节目边为台上演员、台下观众画人物肖像,“定格”美好瞬间。
整场活动,郑全携手芳华越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赵思、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阮汉清客串主持,三人配合默契,在演出中普及越剧知识,让高雅的戏曲走出剧场“围墙”。同时,省实验闽剧院、省杂技团在演出中穿插“宣推”院团精品剧目的演出信息,又引导观众从广场走向剧场。
活动现场同步开设“芳华里”文创市集,汇聚福茶福味、非遗手作、潮玩文创、魔术互动等特色摊位,让市民游客既可赏戏听曲,又可一站式打卡市集,体验“越剧+”的多元乐趣。孩子们则在儿童戏曲服装体验区换上精美的戏服,涂上色彩缤纷的面部彩绘,现场学习越剧经典身段动作,化身“小小戏中人”。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周末戏相逢”优质文化文艺资源直达基层公益性演出活动,主要安排在周末及节假日,并将贯穿全年。省属文艺院团带头示范,在全省人流量大的景区、公园、广场、文化街区等地,面向公众开展惠民演出,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除了福州以外,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等地也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周末戏相逢”演出,融入八闽大地的地方风情。
打通“最后一公里”
没有舞台,无需门票。在福州一些文化旅游街区,市民和游客漫步街头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3月26日,暮色四合。福州三坊七巷主干道南后街北段,檐脚灯笼次第亮起,一场小型的街角音乐会正在上演。路过行人或驻足聆听,或举起手机拍照,或轻声附和哼唱。
婉转悠扬的旋律背后,是“街艺福见”——通过聚合街头文化艺术资源,打通公共文化资源与群众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歌手王婷,是“街艺福见”的“老面孔”了。除了现场驻唱之外,她还架设起了网络直播,到目前为止已经积攒了1.8万名粉丝。
王婷最早在歌厅驻唱,有了一点小名气。“我喜欢唱歌,喜欢和年轻人玩。不过,能来酒吧、歌厅听歌的毕竟是少数,要接触到更多人群就得有一个更大的平台。”
6年前,她在上下杭街区逛街,偶然看到街头艺人的演出,“这正是我向往的感觉”。于是,她来到上下杭的客服中心询问如何成为一名街头艺人。
“街艺福见”为吸纳街头艺术人才设置了一套严格的“海选”机制。“海选”指的是不设过多限制条件,挖掘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街头艺人资源,无论是专业演艺人员,还是业余文艺爱好者,都有机会与市民游客面对面,在“家门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严格则体现在筛选时的高标准,确保市民游客享受到高质量的文艺节目。
在客服中心,王婷马上获得了答复,“先把你的唱歌视频发过来”。
数日后,在得知自己的演唱视频获得通过后,王婷被邀约在现场试唱,试唱顺利通过,拿到了演艺证,正式加入了“街艺福见”的团队,在上下杭唱歌。之后,她又到三坊七巷驻唱,经历了同样的严格筛选。
几年下来,从王婷面前走过,为她的歌声驻足喝彩的市民游客已有成千上万,她在如何拉近自己和观众的距离方面颇为熟练,在面对不同需要的观众时已游刃有余。“在外驻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要考虑到每个观众不同的欣赏角度和喜好,各种类型的歌都要会唱。除了唱歌之外,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造型水平和言谈举止。”王婷告诉记者。
话音刚落,她又演唱了两首歌《在水一方》和《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不同风格和年代的歌曲引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驻足倾听。
为了让更多的优质艺人到街头巷尾与群众见面,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相关部门在全省的商业街、旅游景区、特色街区等重点公共区域设置演出点,让更多优质的文艺资源覆盖更广大的受众,也能更好地为艺人聚拢人气,支持艺人生活。
据了解,自2021年全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启动以来,我省已培育评选出众多优秀的街头文化艺术节目以及深受群众喜爱的街头文化艺术达人。2024年11月,福州三坊七巷、泉州中山路、厦门鼓浪屿、莆田兴化府等10个街区获评第四届福建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活力“街艺”示范区,多元文化艺术交流聚集地在我省各地蓬勃生长。
从展馆“橱窗”走出来
“老师,这喜箩上的花纹是用多少根竹篾编成的?”3月9日,在福州上下杭非遗市集的竹编工坊前,喜箩制作技艺传承人李绍龙手持篾刀,带着市民体验传统婚庆喜箩的制作工艺。只见青翠竹片在他指间翻飞,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叹——原本坚硬的竹材经过蒸煮软化,竟能编织出蝴蝶穿牡丹的精美纹样。
“我们的喜箩技艺也曾长期被困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作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李绍龙记得,早年展馆里的喜箩被标注着“清代婚俗用具”,即便最精巧的十二生肖纹双层喜箩,也只能在射灯下泛着幽暗的冷光,远离了现实生活。有一次,他听见年轻人打趣:“这么大的箩筐,比我整个婚房还大,这怕是我爷爷辈都没见过吧。”这才惊觉,传统技艺已被现代人视作遥不可及的“老古董”。
转机始于2023年福州启动的“非遗在社区”工程。随着上下杭打造非遗生活圈,经常性开设非遗市集,李绍龙也频频受邀来这里“赶集”,现场面对社区居民,他的工作台也就此搬进了社区市集。在这里,居民可以亲手触摸带着竹香的半成品。
“有位银发阿嬷带着孙女来学编喜字纹,说要把这份‘指尖上的祝福’传下去。”李绍龙轻抚着新制的迷你喜箩挂件笑道,“这种传承的温度是展柜给不了的。”
渐渐地,社区市集成为传统工艺创新的试验场,“每款新品都要先在市集试水”。李绍龙发现年轻人偏爱简约风,便将传统十二层喜箩改良为可折叠的现代收纳盒;他观察到亲子家庭对编织过程很好奇,又开发出儿童安全竹丝材料包。将来,李绍龙还想制作嵌有智能芯片的喜箩工艺品,扫二维码就能看编织教学视频,通过数字赋能打开新天地;依托“双杭拾遗”线上平台,根据顾客需求编织星座图腾的喜箩。
在上下杭非遗工坊,李绍龙开设的竹编课堂经常爆满。与他同堂授课的还有十多位非遗传承人,他们把百年前防蛀处理的桐油秘方、让竹丝柔似发丝的蒸煮秘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到场学习的人。初步统计,2024年该工坊培养出37名社区非遗推广员,最大的已年过五旬,最小的刚上小学二年级。
“过去,非遗被‘供’在展柜里,现在,我们要让它‘融’进菜市场、奶茶店甚至地铁站。”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君告诉记者,这样的非遗市集,他们每周都会举办。这次市集汇聚了40余个非遗项目,涵盖漆艺、竹编、闽剧戏服制作等项目,单日客流量近万人次,众多市民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据了解,今年,福州市正推动非遗深度融入基层,计划在全市181个市级非遗传承保护基地的基础上,打造“非遗在社区”示范点,组织“百个非遗基地”进社区活动,开展常态化非遗展示展演活动500场,打造老百姓“家门口”非遗生活圈。
放眼全省,在省文旅厅“非遗进万家”工程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社区乡村非遗传习所,培育“带徒传艺”的基层传承人。同时,全省非遗创新产品销售额屡创新高,“福茶”“福饰”“福器”三大系列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非遗从展柜走进厨房客厅,真正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愿景。
正月初一,福建京剧院演员在福建民俗博物馆为市民演出。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风雨廊,市民欣赏街头文艺演出。
2024年12月,“街艺福见”全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在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举办。
非遗市集总会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欣赏、购物。
“周末戏相逢”活动现场同步开设文创市集。孩子穿上戏服,在芳华越剧院专业演员指导下摆pose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