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丰阳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新设备。
东南网4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淑霞 王永珍 文/图)
封闭的打印舱内,均匀铺展的金属粉末上,多束激光按照设计程序快速移动。光点闪耀处,1500℃高温瞬间将粉末烧结凝成实体,单个激光器一天能烧结2.5公斤金属粉末。粉末一次次叠加,确保打印的精度和质量。工作屏显示,鞋模高60.5毫米,层厚0.03毫米,共2017层,当前已打印1529层。
“这是来自德国的订单。按照导入设备的数据,32个小时可打印出一副鞋模,而传统制造工艺至少得15天。”中科丰阳(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姚胜说。
中科丰阳位于泉州中信重工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生产车间里,纵列着一排排3D打印机。这里是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之一——“金属鞋模轻量化结构创新设计与智能化生产”项目。
“目前,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世界领先,并实现了激光、粉末、设备和配套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我们正抢抓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红利,在泉州打造全球最大金属鞋模3D打印基地。”朱姚胜介绍,公司已启动A轮融资,并获得兴证资本福建专精特新基金的2000万元投资。
传统鞋底模具制造,需经木模制造、硅胶翻模、石膏烧结、腐蚀咬花、铸造金属模等复杂工序,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叠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和激光熔融来制造实体产品。2016年,我国攻克金属3D打印技术,并应用于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彼时,在传统鞋模一线干了近10年职业经理人的朱姚胜成立中科丰阳,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合作,着手工业仿真等金属3D打印的技术论证。经过2年攻关,在压力、温度等工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3D打印的金属鞋模在保障使用寿命的同时,金属耗材减少20%、打印时间减少30%,成功实现金属3D打印技术在鞋模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我们拥有52台打印设备,是金属鞋模3D打印行业的全球龙头,已产出1.5万多副鞋模,年产值由2020年前的200多万元增至去年的6500多万元。我们正在晋江投建新工厂,年底设备将增至100台,全年产值将增加一倍。”朱姚胜指着展示厅墙上LOGO展示区的李宁、特步、361°、鸿星尔克、彪马、耐克等众多品牌说,“不断有品牌加入合作,国内外的订单纷至沓来,一季度订单已达3000万元。”
相较于传统鞋模制造工艺,目前金属3D打印鞋模成本仍高出25%左右,为何中科丰阳还备受资本和市场青睐?
“金属3D打印鞋模,有着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内部结构,不仅提升鞋模性能,还将鞋模误差由传统制造的±1毫米降为±0.05毫米。”朱姚胜展示着手中的一款鞋模让记者凑近观察,模具中的孔状结构细细密密、排列有序,透过孔洞,内部蜂窝状、晶格状清晰可见。“蒸汽能快速穿过这上万个细密孔洞,缩短鞋底成型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实心模具受热不充分假性连接问题。使用我们的鞋模生产当前流行的‘爆米花’鞋底,开胶断底和掉渣的风险显著下降。”
碳板跑鞋凭借碳纤维板的刚性支撑和能量反馈,让众多跑步爱好者对其情有独钟。此前是“三明治式”制作,通过上下两块模具生产出上下两层材料,再刷胶与碳板黏合成型。“我们对鞋模内部结构做分拆式设计,打破胶水层的隔阂,研发出鞋底和内置板一体成型打印工艺,消除了鞋底生产过程中的贴合工序。福建一款碳板跑鞋因此受益,一片底省5元钱的贴合成本,这款鞋目前销量超过600万双。”朱姚胜说。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化,3D打印成本会越来越低。我们前端软件智能化,也进一步推动降本增效。”朱姚胜告诉记者,公司联合福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发配套工业设计软件,只需提供一张平面图,即可自动生成立体的三维模型。“3D打印技术的助力,实现了行业流程再造,人员重心转移到前端的设计。”
3D打印技术改变了以往的产业链组合,让中科丰阳有条件把样品开发中心开设到各地,把规模量产放在泉州。去年底,公司在越南投建了首个海外开发中心,今年6月将建成拥有12台设备的样品打印点,就近接单。三年内,还将相继在印尼、意大利和美国设点,完成全球化布局。
与此同时,中科丰阳动作频频:着手联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南平碳计量中心打造鞋模行业首个零碳示范工厂;今年初与福州大学共建“智慧三维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将筹建人工智能公司,致力打造全球首条鞋模全流程智能产线;实施“千机扩产计划”,通过构建分布式3D打印网络,在未来实现单日千套模具交付能力,在泉州打造一个全球金属鞋模3D打印超级智慧工厂。
“全球鞋模一年的市场规模有700亿元,其中泉州占10%份额。此前受工艺限制,当地模具厂很难做到超2亿元规模。不久的将来,我们有信心做到一天1000万元的产值。”朱姚胜信心满满。
信心来自于国产化趋势。中科丰阳与全球3D打印设备龙头企业西安铂力特合作的定制化3D打印机,性能优越,造价大大低于国外同类设备。
信心来自于各方力挺。今年,国家推动设立“航母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孵化更多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福建正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奋勇争先;晋江成立了“晋品出海”指挥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