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打通体育人才培养“上下游”
2025-04-07 10:36: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4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一边学习,一边运动,两手准备将让体育小将更为从容。 近日,泉州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印发《泉州市青少年体育人才“一条龙”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公布首批青少年体育人才“一条龙”贯通培养试点学校名单,全市共87所学校(含校区、教育集团)入选。 同时,《工作方案》还确定足球、篮球为贯通培养试点项目,逐步拓展棒垒球、乒乓球、啦啦操等其他体育项目。在为期两年的建设周期中,泉州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将每年对试点学校进行考核并实行滚动淘汰机制。 所谓“一条龙”贯通培养模式不是招生的“一条龙”,而是体育育人、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的“一条龙”,是打通小初高的升学通道,形成阶梯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由几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共同参与,小学阶段全面推广,初中和高中则提供更专业的训练,高中是“龙头”,初中、小学分别是“龙身”“龙尾”,按照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强化各学段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曾几何时,学校体育教育普遍存在小学热热闹闹、初中人渐稀少、高中冷冷清清的情况。进入初中之后,曾经活跃在体育训练场上的孩子们都会面临一个抉择,背负着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的他们,要么全力投入体育训练中,争取进入专业化通道,要么离开体育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文化课学习当中。在这个分水岭上,一批还没有展示出体育天赋或者自己感觉天赋不足的孩子,不得不提前“退役”。在足球领域常说的“12岁退役”现象就源于此,这也是青训领域学训矛盾的反映。 “一条龙”贯通培养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仅能保证项目的持续性发展,也更强调整体布局,每个学校有明确的项目分工,能让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有稳定的训练环境。这就打破了传统特长生模式下,项目发展可能会断层,初中、高中招生缺乏连贯性等问题。 此举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提升体质健康、掌握体育技能,属于群众体育范畴;另一方面也将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通过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扩大体育人口基数,然后选拔优秀苗子进入专业训练体系。这是体教融合的两个主要目标。 毫无疑问,区域性整体统筹实施学校体育“一条龙”布局,让区域性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对口路径衔接更加清晰化,在一定时间内,必然带来基层学校相关项目运动员的存量显著增加,这为作为“龙头”的高中学校招收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学校体育“一条龙”布局带来机遇的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现今的“一条龙”并未完全贯通高中到高校这一最关键的渠道,难免出现下一级学校往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困难的局面。 泉州市的青少年体育人才“一条龙”贯通培养成效几何,还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我们应该为这样的积极探索鼓掌叫好,毕竟,只有道路越宽人越多,才能筑起体教融合的九层之台,让体育成为所有孩子共同的爱好,成为部分孩子的选择,使得拥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能够在专业体育道路上走得通、走得远。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