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师大"碳索者"团队:三代科研接力 开辟乡村碳汇致富新航道
www.fjsen.com 2025-04-09 20:35:06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4月9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文/图) 在福建长汀县的罗地河畔,一群“追碳人”正用科技魔法,让山林的一呼一吸变成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福建师范大学“壹‘碳’到底”团队,三代人接力20余年,硬是把“水土保持”这门“冷学问”,做成了乡村振兴的“热生意”,让农民种树护林成了稳赚不赔的“躺赢”生意,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福建师范大学“壹‘碳’到底”团队科研工作场景   

2000年,福建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埋下第一颗种子——首创InTEC模型,让森林碳汇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计算的“生态账本”;2010年,曾宏达教授带队扎进广东山林,承担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设计监测等任务,把碳汇造林项目从图纸搬进现实;2021年,博士钟小剑参与制定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国标——《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GB/T 41198-2021),让“卖空气”有了官方认证;到了00后硕士梁鑫宇这代,干脆卷起裤腿住进长汀山沟,不断优化水土保持碳汇计量技术与反演手段,和村民一起算“土账”:水土流失少一点,碳汇收入就能多一笔! “以前靠砍树卖钱,现在护林就是攒钱!”村民老张指着手机里的碳汇交易APP咧嘴笑。

在水土保持碳汇领域,传统技术存在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等诸多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日夜扎根于实验室与野外监测点,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功研发出天地协同林壤碳汇监测技术,实现了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强适应性。  该技术立足于三维林分激光雷达重构技术进行林业数据获取,并应用团队研发的协同式全土层碳汇测量装备,构建林壤碳汇空间反演模型,有效突破了行业瓶颈,极大提高了碳汇监测效率,为水土保持碳汇计量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2023年10月,团队在福建省长汀县罗地河流域开展水保碳汇监测,并于同年12月成功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2024年,在江西上饶县紫阳乡,这套技术让7万吨“看不见的碳”变成210万元真金白银。同年12月,技术团队支撑的湖北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十堰丹江口市签约,丹江口市炭沟河小流域出让4.86万吨碳汇,交易总金额146万元。丹江口的炭沟河村民更戏称:“以前挖矿毁山,现在养山生钱,这买卖划算!” 

截至2024年底,“碳索者”的足迹已遍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四省八地,累计帮农民增收1841万元,4200户农民受益。 “碳汇交易就像给生态办了张信用卡,越保护,额度越高!”团队领头人梁鑫宇比喻道。下一步,他们要把福建的“碳账本”复制到全国——南方红壤区、西北黄土坡等地,让更多农民未来都可能靠林壤“呼吸”赚上“碳汇钱”。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