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紧抓产业“新风口” 多维度拓宽就业赛道
www.fjsen.com 2025-04-11 18:11:19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微信图片_20250411171738.jpg  

福州市跨境电商交流活动。主办方 供图

东南网4月11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临近毕业,就业成为热门话题。近日,中核集团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收到众多简历引发热议。以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无人机、新能源、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却面临着人才稀缺的困境,专业人才的供应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福建抢抓新兴产业发展“风口”,这也将为高校毕业生开辟就业新赛道。

低空经济“飞”速发展 无人机“飞手”培训热

不久前,漳州首次开展无人机驾驶员认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周艳芳报名参加考试,获得了无人机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

当前,福建低空经济正在辐射航拍、救援、巡检等众多应用新场景。福建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崛起,出现“飞手”短缺困局,也让这一职业成为就业新“风口”。根据《福建省2023-2024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无人机驾驶员是福建省紧缺急需的人才之一。

‌在某招聘平台上,福建不少企业发布了无人机测试、“飞手”、教员等相关岗位需求,月薪在5000元至2万元之间。福建雪品集团“飞手”中招聘要求持有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熟悉无人机航拍、航测、巡检等操作流程等。

为此,无人机“飞手”短缺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培训热。福建省国资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近日启动无人机驾驶执照培训。工作人员表示,培训学员获证后将作为人才储备纳入省人资集团无人机行业人才库,以专技人才身份直接向各个行业输出,促进毕业生就业。

位于福州高新区的“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是全省首个集企业培育、飞手培训、赛事承接等于一体的低空经济小镇。已为应急、消防等行业体系化培养高水平无人机飞手骨干近200名、从业人员8000余名。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岗位需求井喷

作为外贸新动能,福建省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拥有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涉及仓储、物流、财税、营销、软件、运营等。

在第五届中国跨交会举办的福州市跨境电商交流活动上,通过“线下+云端”模式,吸引736家跨境电商企业参与,发布岗位3638个,涵盖跨境物流、数字营销、多语种客服等领域。活动首日,便收到简历5840份,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12600余人次。

阳光学院跨境电商学院还在跨交会上设展,常务副院长陈宏川表示,通过情景式教学,学生现场向参展企业展示专业技能,助力大学生就业。

阳光学院大三学生王斌毅表示,跨交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平台,更是一个洞察行业趋势、学习先进经验的宝贵机会,他积极参与跨交会的各项活动,借此机会多结识业内人士,拓展人脉资源,“有几家企业直接来到我们的摊位,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工作。”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攀升 维修人才需求旺

随着汽车购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福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今年前2月,福建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2.2%,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记者在招聘网上看到,不少企业招聘新能源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求有持有电工证。福州友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招聘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薪资为6千至1.1万元,岗位职责包括熟悉机电各项专用设备及使用工具的维护。

“新能源车电气系统更复杂,涉及高压电与精密电子元件。”福州一家修理厂的负责人罗先生告诉记者,新能源车维修需掌握电子电气和电化学知识,操作专业设备,技术要求远超燃油车维修,而拥有这方面的技能的人才相对紧缺。

厦门盛德华泰汽车维修公司负责人高哲清表示,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人的薪资待遇普遍过万元,相比传统油车维修工高30%-40%,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技术工人的流动性依然很大,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定期从技术学校输送实习生来弥补这一短缺。

AI产业崛起 高薪岗位引人才激烈角逐

当前,福建各大企业积极布局、应用人工智能,“AI人才”成了招聘市场的“香饽饽”。

记者注意到,新大陆、美图、博思软件、永辉超市、博源翔飞等企业纷纷招聘AI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薪资从1万至6万。近日,在厦门大学硕博专场春季招聘会上,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比例接近20%,其中国投智能(厦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AI岗位占招聘岗位的75%。

“今年3月公司AI岗位招聘数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约40%。”国投智能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这些岗位包括多模态大模型算法研究员、技术研究员和大模型训练师等,部分岗位月薪高达3万至3.5万元。为应对AI人才短缺,公司正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并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家:各方协同发力共拓就业新空间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创造大量岗位,人才缺口大,相比传统产业就业竞争小,毕业生易脱颖而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周毕芬认为,新兴行业与新技术、新趋势紧密相连,毕业生能接触前沿知识,利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高校毕业生可关注并寻找就业机会。

周毕芬建议,政府、高校和企业需共同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用财政补贴助力新兴产业,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高校要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新兴产业对接,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企业需参与人才培养,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设实习基地,给予毕业生实践机会和激励,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良好职业发展路径,吸引留住人才。 

去年的《福建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提出,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国家和本省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统筹做好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引进。今年2月,福建启动高校毕业生培训就业直通车工程,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通道,鼓励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技能,提升职场竞争力。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引导高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构建紧密贴合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扩大理工类学科专业培养规模,梳理急需紧缺的理工类学科专业目录,并纳入“正面清单”予以优先支持增设。健全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增设急需紧缺类本科高校。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