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宗基于北斗的时空轨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完成
2025-04-13 09:04: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我省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再获突破 全省首宗基于北斗的时空轨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完成,为“知产”变“资产”探索新的转化路径 东南网4月13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王亦欢 林美红) 4月10日,莆田市数字集团有限公司的“福建北斗时空数据底座乡镇船舶监管数据”在福建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存证平台完成登记,获颁莆田市首张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这也是全省首宗基于北斗的时空轨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数据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依法依规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智力成果属性及非公开的数据集合,享有自主管控、加工使用、经营许可和获得收益等权益。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需求日益递增。我省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确定的8个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省份之一,实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颁发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 莆田因港而立、依海而兴,海岸线长548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有各类渔业船舶和乡镇船舶1.1万多艘。作为一家集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交易等大数据综合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莆田市数字集团结合北斗系统,开发了全市乡镇船舶动态管理平台,让分布广泛的乡镇船舶“看得见、联得上、管得着”。 该公司此次登记的“福建北斗时空数据底座乡镇船舶监管数据”,包含船舶经纬度、GPS状态等原始时空数据,以及围栏报警、设备属性等原始事件数据,通过融合分析计算得到船舶在港、离港数据等船舶监管数据集合,主要运用于乡镇船舶监管、船舶动态监管和船舶进出港报备。 “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对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具有积极意义。”莆田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吕正山表示,该数据知识产权的成功登记,为持有人在数据知识产权合规确权、维权保护、流通交易、融资变现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依据,也为莆田数据“知产”变“资产”探索出新的转化路径。 近年来,莆田市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部署,大力推进“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迄今已整合58个部门130多个信息系统,开发478个应用场景,汇聚治理75亿多条数据、12万路视频。如何实现这些海量大数据的经济价值,成为莆田数字经济破局的关键。 据悉,莆田市数字集团目前正在归集整理“全市一张图”平台的数据资源,持续申报公共服务领域方面的数据知识产权,全力打造莆田公共服务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矩阵,充分释放公共数据价值。其中,莆田市“一企一档”企业分析优化数据集已提交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审核。 记者手记 唤醒“沉睡”的公共数据 报业集团记者 陈盛钟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数据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变革力量。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从日常生活中的煤气水电数据,到医疗数据、教育数据、气象数据等,公共数据涉及方方面面,具有规模体量大、数据质量好、价值潜能大、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利用价值。 当前,我国数据产业总体上尚处于发展初期,大量公共数据仍处于“沉睡”或者低价值利用状态,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功能作用。 去年9月,中办、国办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提出要以促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目标,破除公共数据流通使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激发共享开放动力,优化公共数据资源配置,释放市场创新活力。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不仅是公共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也是保护数据安全、促进数据流通和交易的重要工具。它为公共服务行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数据所有权界定机制,保护了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共利益和机构声誉,增强了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盘活了数据资产,促进了数据资产的流通、交易和融资,为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公共数据“沉睡”,仅是一堆数据;一旦成功开发利用,就是一座富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加快,从政府决策到企业运营再到民众生活,都将由此迎来基于数据要素驱动的优化与变革,未来数据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