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获满舱”诗歌墙长100多米。
许海钦(左)向漳州作协的作家讲解渔家诗歌。
东南网4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欧东茵 文/图)
“澳角的海,是一本书,渔人读它,海浪也在读!”
春日里的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处处是勃勃生机。到了该村渔民诗人的笔下,澳角的海变得那么深邃和富有诗意。
日前,澳角村村口的“渔获满舱”诗歌墙正式亮相。诗歌墙位于“诗的海洋”小公园内,长100多米,共收录澳角村数十名渔民诗人的300多首诗歌,成为这个渔村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澳角村位于东山岛东南角,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澳角人紧抓契机,艰苦奋斗,念好产业致富经,推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与海景民宿、海鲜电商协同发展。经过村民们数十年的努力,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脱贫致富的澳角渔民在劳动之余,也有他们的“诗和远方”。据介绍,村里文艺创作氛围浓厚,近50人参与诗歌创作,形成以许海钦、沈舜欣、沈美惜、林华忠等为代表的“澳角诗人群”。他们中有村干部、餐饮业者、企业负责人,但在这之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澳角村渔民,年轻时都扛过桨、下过海。于是,蔚蓝的大海成为他们共同的灵感源泉。
近些年来,澳角村的渔民诗人已正式出版诗集12本,“澳角诗人群”成为漳州市诗歌界乃至全省诗歌界一个现象级话题。2005年5月,澳角村还成立了当时漳州市首家、也是唯一的村级诗社——渔家诗社。诗社现有中国作协会员1人、省级作协会员3人,另有一批漳州市作协会员。
“下海能打鱼,上岸能写诗。”省作协副主席、漳州市作协主席陈子铭说,澳角村的渔民诗人群体在辛苦劳作的同时还能坚持写诗,“将生活的感悟变成诗的语言,形成特色鲜明的渔家文化,难能可贵”。
充满诗意的澳角村,多年来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知名作家、诗人前来采风和体验生活,其中包括著名作家王蒙,诗人蔡其矫、舒婷、安琪等。
“‘渔获满舱’是首诗!”澳角村渔民诗人代表、中国作协会员许海钦说,此次在澳角村口建设“诗的海洋”小公园,一来可以增添澳角村的文化底蕴,二来也是为了让游客从这些诗歌中感受澳角村“渔获满舱”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