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在检查聚丙烯装置氢压机运行状况。
东南网4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卢林/文 陈蔚虹/图)
“设备就像人体的各个器官,只有每个器官健康稳定地运行,才能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4月24日,在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一期项目聚丙烯装置和热塑性弹性体装置区域,刘海峰和他的团队正在“钢铁丛林”中进行安全巡查。
刘海峰是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化工三部经理、党支部书记。扎根古雷石化8年多来,他全程参与了装置的建设、投料试车和稳定运行,创造了聚丙烯装置行业内用时最短的投料试车纪录,见证了装置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全过程。他说:“装置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用心呵护。”
2017年,海峡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作项目——福建古雷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启动,刘海峰成为首批管理技术骨干。进厂后担任主管一职的他,全心投入35万吨/年聚丙烯和10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两大化工装置的设计与建设。当时,热塑性弹性体装置系我省首套,多项工程设计工作面临从零开始的挑战。由于核心顺控程序的引进受限,刘海峰通过增加自动仪表设备、优化顺控程序,并结合工程设计院编制的程序逻辑图,仅用3个月就成功制定了间歇聚合反应顺控程序。
“从聚合反应到聚合出料的整个过程共包含约80个步骤,全部实现自动化,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还降低了风险。”刘海峰表示,根据最初的装置工艺包设计,整个装置运行需要80人,而现在只需不到60人。
2022年9月,刘海峰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被聘为分部经理。无论多忙,他每周二、周四都会带队检查管辖区域内的设备,观察仪表参数,倾听机器运转的声音。
多年来,热塑性弹性体装置的四氯化硅系统一直存在严重的盐酸腐蚀问题。为防止管道腐蚀,操作人员每月需更换一次酸水,尽管量不大,但达标排放处理较为复杂。刘海峰一直寻找解决方案,曾尝试使用氢氧化钠和加水中和稀释等方法,但要么导致管道堵塞,要么浪费水资源。日前,通过团队头脑风暴,刘海峰提出将装置内一股pH为碱性的废水引入原有酸液中,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成功实现酸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节能降耗。
“有问题一定要解决,不然就是个风险隐患,不完成不放心。”刘海峰的眼里容不得沙子。近年来,化工三部通过安全观察及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等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900余项,严格做好问题整改,实现连续4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优化装置运行,他先后组织实施15项减亏增效项目,累计创效超3000万元。热塑性弹性体装置能耗位列中国石化全系统第二、溶剂单耗中国石化全系统第一,成为行业标杆。
化工三部还承担将主要中间原料丙烯、丁二烯、苯乙烯转化为终端产品的重任。刘海峰组织成立新产品开发小组,致力于开发定制化和市场差异化的产品。近年来,PPH-MN70、PPR-MT25、SBS-4312等13种新产品相继问世,这些产品因其高熔指、高刚性和高透明特性,在医疗、食品、造纸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内聚丙烯装置生产能力增加,结构性供应过剩问题突出。”刘海峰说,医疗健康、汽车材料、环保材料等产业丰富了聚丙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今后将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能、环保型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