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在福建福州正式开幕。
数字峰会现场体验区内,
各类高科技机器人纷纷亮相,让人大开眼界。
本次展览现场首次汇聚超百台AI智能机器人,
从家庭服务到工业制造,
从社区管理到城市运营,
实现了全场景覆盖 。
人形机器人G1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身高约127厘米,体重约35公斤,全身23~43个关节电机,具有超越常人的灵活性,解锁无限运动潜力。这款机器人小跑速度大于2m/s,立定跳远最远可达1.4m,可完成高难度动态动作,如动态站起、坐下折叠、舞棍等,可以模拟人手实现对物体的精准操作。
多功能球形机器人
逻腾(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的这款球形机器人,具备水陆两栖功能,以360度全景感知系统实时回传高清图像,同时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支持自主导航、敌我识别、目标跟踪、战术格斗及抓捕等功能。此外,还可挂载多种模块如水下推进器、网枪发射器、催泪弹激发器等,可执行侦察、对抗、打击及救援任务。广泛应用于公安巡逻、重大活动安保、机场围界安保、灾害救援及边境巡逻等场景。
水文行者“四足机器人
广东珠江水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这款水文行者“四足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人工智能,具备智能导航和路径规划功能,实现无人化、高效、精淮巡检。机器人四足与轮式混合驱动设计适应复杂地形,能够全天候应对极端环境,确保连续高效巡检。可用于城市排水与防洪,河道与湖泊监测,以及应急抢险监测。
国画书法机器人
科大讯飞国画书法机器人,融合前沿AI技术与传统艺术。它运用先进AI算法与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能模拟书法大师、国画名家笔触。通过深度学习海量作品,可模仿多种风格,还能与观众互动,依其喜好创作,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幅精美的书画 。
无人陆地探测器机器人
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的无人陆地探测器,设计囊括了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颗粒物等标准气象观测要素,无须物理指北即可在移动中同时测量风速风向。这款机器人可以抵御各种恶劣气象环境,低至-40°C和高达80°C的工作耐受性,应用于多种极端天气中的气象要素采集。可广泛应用于危化品泄露应急处置、核电站辐射环境气象监测、高原无人区执行任务、隧道救援、地震泥石流搜救指引等领域。
人形服务机器人一一小智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人形服务机器人一一小智,具备灵巧作业、自主移动、泛化学习三大能力,提供高效、智能的全场景服务,为每个人解放双手。
大瓦特系列人形机器人
南方电网大瓦特系列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支持流畅语音对话、肢体互动、移动行走及精淮电力操作,适配电力营销服务、设备巡检、倒闸操作等场景。
在福建,
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是工厂里的"钢铁工人",
还是养殖基地里的"数字巡查员"、
医院里的"精准医生"、
养老院中的"贴心管家"。
福建机器人产业依托本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在不同领域不断突破,跑出发展“加速度”。
(图片由AI生成)
在福州、厦门等地的汽车生产基地,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的焊接、喷漆、装配等环节。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东南汽车城内,
近400台焊装机器人高速运转、紧密配合。
平均85秒焊接一辆车,每一个焊点均保证位置100%一致……在没有人工干预的厂房,机器人就能参与生产全流程,独立完成品质监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图片由AI生成)
产业焕新,智造赋能
引入机器人,打造全套智能化方案,
泉州晋江市百宏聚纤科技有限公司纺丝卷绕车间里,
五条全自动包装线开足马力运转。
目前,泉州全市共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7家,建设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64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图片由AI生成)
福清光阳蛋业渔溪蛋鸡养殖基地内,
“木鸡郎6”正在一栋5万羽的鸡舍中巡查。
机器人解决了过去行业最大的痛点,
寻找死鸡、弱鸡、绝产鸡。
只要在鸡舍前走过一遍,机器人便能一次性采集到蛋鸡的表现特征、鸡笼状况等数据,最新一代的“木鸡郎”,在数据拓展、运行平稳性等方面实现了更大的突破,尤其是在病鸡识别方面实现了较大性能提升。
(图片由AI生成)
全景感知,主动避让。
智能无盲,畅扫无忧。
湖里区五缘湾湿地公园,
率先在厦门市公园园区投用AI智能巡扫机器人。
机器人依托大模型算法的智能巡扫模式,可实时分析垃圾量并智能调整策略,垃圾多则全覆盖清扫,少则巡扫,节能耗材又提效。针对园区不文明行为,机器人支持 DIY 语音播报,以温和礼貌语音劝导,在维护秩序同时传递人文关怀 。
(图片由AI生成)
在养老院,
智能机器人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由福建本土企业研发的“笨小宝”机器人,不仅能进行智能语音对话、检测体温,还能陪伴、巡逻以及运送小件物品,为老人提供安全、健康、文娱等多方位的服务。这款机器人还能逗乐老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温情和欢笑。
(图片由AI生成)
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在快速发展,
为诊断、手术、康复和护理等环节带来革命性变革。
福州协和医院开展了多台达芬奇机器人多臂单孔肺切除手术,借助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融合胸外科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不仅增强了外科医生的技能,还改善了手术的精确度,缩短了病人的恢复时间。
(图片由AI生成)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3月11日,泉州举行“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创新平台建设启动仪式,该平台是福建省首个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创新平台,整合了双足人形机器人、半人型机器人、多用途双臂多轮机器人等五大核心硬件载体,突破仿生驱动、RLHF运动优化算法、跨模态感知融合引擎三大技术,结合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闭环,将深度服务泉州纺织鞋服、智能家居、健康养老、体育训练、高危应用等产业,持续赋能泉州智能制造业态升级。
(图片由AI生成)
仿真人类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具有东方女性温婉的形象。
来自厦门市社交型机器人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人形机器人
更多了几分人文色彩。
作为厦门大学校企合作的自研项目,这款搭载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可提供导览、指挥、唱歌、跳舞等个性化娱乐与服务,已于今年3月量产并推向市场。
在福建,
一个数智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的新时代,
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