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于4月29日至30日在福州举办
此次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
数字中国谱新篇
——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2025年,是“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也是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
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数字中国”这一概念——“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中国搭建的互联网国际平台提出这一概念,成为面向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宣示。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数字中国建设把舵定向、擘画未来。
从“131”计划、“八八战略”到“2522”,从东南一隅、之江热土到神州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挥就的“大写意”被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一幅峰峦莽苍、千帆竞发的壮美数字画卷正在新时代的中国徐徐铺展。
思之深,行之笃。
全国人民正加“数”前行!
数字中国建设
正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向总书记报告
奋力好高质量发展的“算数”题
福 建
25年里,“数字福建”的先进理念打通了数字技术和经济发展通道,成功释放出数据要素的价值,赋能千行百业,摘得累累硕果。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为福建一张亮眼的名片,已连续举办七届,成功打造为展示我国数字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2024年,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3.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 55%;打造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网上可办率超99.3%,率先建成“跨省通办”自助服务平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乡镇以上区域实现“千兆到户”能力普及……
河北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机遇,河北积极承接北京数据资源、算法训练与建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疏解,在廊坊、张家口、石家庄等地因地制宜发展大数据产业集群。
2024年,河北省大数据产业收入305.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9位;收入同比增长65.7%,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上 海
上海将紧紧抓住创新中心建设这一关键契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一方面,着力打造 “数据增强 + AI 模型 + 物理约束” 的全新天气预报范式,力求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准预报上实现突破,推动天气预报核心技术向数智化迈进;另一方面,构建 “高质量语料 + 气象智能体”的气象服务新模式,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航运、低空等产业发展赋能。
此外,上海还将全力推动气象人工智能应用走向国际舞台,通过输出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贡献上海智慧。
浙 江
201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2016年,杭州成为中国首批“数字经济”城市;2018年,杭州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近年来,聚焦未来产业,杭州部署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资源……
在浙江,无论通过线上移动端、PC端,还是线下的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自助服务一体机,人们都能用一套标准办成事。这些便捷服务的背后,是浙江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再到数字化改革、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改革图谱”。
安 徽
全球AI竞赛进入垂类应用爆发期,安徽正以“7+N”未来产业体系抢占制高点。根据规划,安徽将聚焦量子科技、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七大领域,力争到2030年未来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创造”,安徽正以AI为笔,书写中国制造升级的典范篇章。政策红利释放、技术迭代加速、生态体系完善的三重驱动下,安徽不仅成为全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试验田”,更在全球AI产业竞争中展现出“中国速度”。
重庆
截至今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迎来两周年重要节点。一批典型成果也已具备全国影响力,诸如重庆“一网多用、一网多能,全域自主可控视联网安全网络底座”“推进三级治理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等,构建起超大城市治理的“数字全景图”。
展望未来,数字重庆建设将锚定"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目标,扎实推动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全面跃升,不断增强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形成更多首创性标志性成果。
贵 州
2015年以来,贵州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取得极大成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中国南部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
作为我国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全国贯标试点地区之一,贵州已通过“云上贵州”形成了“一云统揽”新体系,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截至2024年底,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大数据储存量持续增长,算力规模超过55EFLOPS,其中,智算占比超90%,算力保障综合优势明显。
4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碧海掣鲸望巨擘,
云天张翼仰高鹏。
加“数”吧,中国!
数字中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