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朱熹”就位!321,ACTION!

2025-04-30 12:43:29 作者:李行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2316b8444e0ff80113dade179f941e86

点击观看AI概念视频

诸位看官,若问我这一生最爱者何物?非名与利,乃这天地间的至理也。而今,有人竟将我一生求索,化作一场戏文,在那武夷山水间搬演。诸位且随我这“主角”一同瞧瞧,看他们如何把我的武夷故事、理学之道,搬上这现代舞台!

“朱熹”就位!321,ACTION!

image.png

“我们只想递给观众一个打开文化之门的钥匙、一个吸引他去深入了解文化的引子。”

“剧目从创意开始,就离不开福建的地理环境,离不开大武夷的文化范畴。这个戏注定会呈现出非常深厚的福建文化特征。”总制作人萨迦多吉介绍。《月映武夷》的诞生,源于一次文化觉醒的野心。总制片团队走访武夷山十余次,从朱熹手植的古樟到建盏窑火的余温,从《朱子家训》的墨迹到五夫里巷的烟火,最终选定以“观世之眼、传道之口、问道之足、悟道之心”为线索,串联起宋代美学的“形”与“神”。

剧目紧扣朱熹的理学思想,串联起武夷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观众得以从多个维度领略朱熹的思想精髓,感受其对武夷文化的深远影响。萨迦多吉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对朱熹及其文化贡献有更深刻的理解。”

image.png

“宋式美学不是简单的素雅,而是以简代繁的智慧。”

服化道总设计韩春启视《月映武夷》为封山之作,倾注了无数心血。他带领团队精心打造服装道具,既尊重历史又大胆创新。“我们抓住宋代色彩的淡雅,样式的简约,同时利用了水这样的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又能制造梦幻效果的媒介,制造一场梦境。这也比较符合宋代美学‘以简代繁’的特征。”韩春启介绍到。

剧目色系以淡雅为主,取自自然山水,营造空灵之美。大地色为底,搭配传统服饰的青蓝、绛红、米白等,取自宋代青瓷、山水画与武夷山自然色调。而道具方面,白鹭造型以单翅设计模拟特征,鱼龙道具则在传统非遗基础上改良,加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梦幻感与观赏性。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反复试验,确保服装道具在演出中的完美呈现。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艺术表现力的极致追求。

image.png

“我们用视觉打破时空,让观众带走一段‘活的历史’。”

视觉总设计胡朕及其团队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手法,将宋代元素与多媒体数字影像相结合,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舞台上,裸眼3D、三维场景搭建等技术手段巧妙运用,拓展了舞台的视觉空间。建盏制作过程以微观数字影像呈现,既展现了传统工艺之美,又寓意人生的磨砺与成长。

“编剧用文字跨越时空的方式来传达给观众,他所想要表达的力量。而我们则从一处花纹、一处文字、一张纸张等等,用现代的科技手法从视觉角度来还原,给观众们一种跨时空感受当时的物品活起来的这种感觉,让大家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梦幻空间之中。”胡朕说。

image.png

“舞台就是一幅散点透视的宋画,每一眼都是极致留白。”

全球首个45米×10.3米超宽水舞台,承载着郭昕团队的“疯狂野心”。他们从宋代绘画中汲取灵感,将舞台打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卷。舞台设计比例独特,融入现代绘画手法,展现宋代美学的独特韵味。武夷山水的采风经历让舞美团队深刻认识到水元素的重要性,巧妙利用水的倒影效果,增强舞台的视觉层次,同时注重细节处理,刻意留白,营造出宋代美学的意境。团队还成功攻克了建本材料在水下存储的难题,确保文字与底色分离,呈现最佳视觉效果。整个舞美设计在传承宋代美学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创新,为观众带来极致唯美的视觉享受。

image.png

“我们希望观众看完演出后,由衷感叹‘武夷山是挺有文化的地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其实都来自于朱子,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很多人都会带着一种熟悉的感觉来这里感受体验《月映武夷》,很好地完成一场跟朱子的跨越时空对话。”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彬说。要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观众的心中,必须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互动体验。该剧打破传统观演模式,设计了多样化的互动环节。朱子家礼环节邀请观众上台体验传统礼仪;演员走进观众席近距离交流,拉近彼此距离。《月映武夷》以创新的互动形式,让观众深度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观众对朱熹及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郑彬表示,“朱子的理学精华,实际上很符合当下的精神需求,它可以让人沉下来静下来,然后来深入地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image.png

我这一生,行走于武夷山水间,那建盏、建本、傩戏,件件皆是我熟悉的物件,而今,它们都成了这舞台上的“角儿”。那一方山水,一卷诗书,皆是我心之所向。今朝,这舞台上的光影流转,人物穿梭,皆是后人对先贤智慧的敬意与传承。武夷山的青山绿水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至理,盼望着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共赏这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一同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智慧珍宝。

image.png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