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峰会观察⑤|生态治理数字化 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www.fjsen.com 2025-04-30 14:01:33 卢金福 来源: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

微信图片_20250430133131.jpg

数字生态文明成果现场体验区。

东南网4月30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中国联通通过5G-A、算网融合构建天地一体感知体系,实现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水质监测智能化,累计支撑河湖巡检90余万次。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分享了这起应用数字技术治理生态环境的案例。

木兰溪是莆田市的“母亲河”,历史上这里洪涝灾害频发,治理难度大。在木兰溪综合治理过程中,中国联通打造“空天地一体”监测智慧化体系,结合5G蜂窝技术、4KVR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控,实现了对河道“四乱”,重点水域、敏感河段的自动监测。如今,木兰溪水质优良率达95%以上。

范济安透露,目前,中国联通已承建千余个生态数字平台。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技术应用,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向智能化跨越升级,为建设数字生态文明贡献科技力量。

据了解,福建以生态云为主要载体,不断打破“壁垒”,连接“要素”,天、空、地、海数字化应用,推动污染防治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由粗放执法向精准施策、由各自为战向联防联控转变,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为美丽福建建设注入新动能。

IMG_1449_看图王.jpg

论坛现场。

本次分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邀请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展示人工智能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数字生态文明优秀成果在全国推广。

“在‘人工智能+’行动和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下,生态环境大模型已成为破解污染治理深水区、应对新型污染物挑战的核心引擎。”面对生态环境大模型分散建设的现状,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主任汪海洋建议,通过统筹算力资源、融合数据要素、构建专业模型集群、搭建智能服务平台、开发共性应用,形成“统一底座+多元创新”的生态体系,并呼吁政府、学界、企业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加速生态环境治理向数智化深度转型。

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治理的实践在全国各地多点开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董事长黄跃珍提到,广州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共建创新基地,运用AI技术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推动企业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治理。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叶俊介绍,浙江构建了覆盖全域的立体化环境感知网络,建成323个省控地表水站、114个省控空气站及1200个乡镇空气站,打造了汇聚190亿条数据的生态环境“大脑”,开发“浙里蓝天”等14个数字应用场景。

IMG_1460_看图王.jpg

嘉宾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通过数字技术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碳中和进程,以开放协作构建“数字基座+绿色转型”双轮驱动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30133137.jpg

论坛还配套举办数字生态文明技术交流会。同时,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布设数字生态文明成果现场体验区,展出了生态环境山水大模型、浙江立体化环境感知网络、青海“玉树江源之窗”远程观测系统、福建生态云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装备。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