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无人机模型
东南网4月30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当水下双目摄像机以95%的精度“读懂”大黄鱼生长密码,当无人机群筑起森林防火的“数字长城”,当灭火机器狗在火场中开辟“黄金生命通道”……本届数字峰会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4号馆与7号馆各设300平方米配套展区,联动全国相关产业链企业,全景呈现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发展成果。
全空间无人体系如何为产业提供服务?如何做好安全保障?如何助力创造美好生活?记者走进展区,从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的背后,看全空间无人体系高质量发展蓝图的绘就之路……
智链产业 链接山海新动能
在宁德“乾动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展区,大屏实时跳动着水温、盐度、溶氧量等200余项数据。这条总长67.6米的“海上粮仓”,通过星汉智能科技的AI服务器集群,实现每尾大黄鱼生长轨迹的数字化追踪。
“养殖密度降低30%,鱼肉氨基酸含量提升15%,亩产效益较传统模式翻番。”技术人员指着动态模拟图解释,物联网传感器正将“靠天吃饭”变为“依数优产”。
泉州劲鑫电子展台前,一款形似集装箱的黑色装置引发关注。其搭载的稀土基低温电池,在-40℃环境中仍可稳定输出电能,回收率高达98%的环保特性打破欧盟技术壁垒。
“从帕米尔高原的通信基站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探测仪,我们让中国智造的温度穿越地理极限。”工程师现场演示西藏光伏储能系统监控画面,印证这项技术如何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现场展示的5G云盒如同无人系统的“智慧大脑”,通过边缘计算实现无人机自主避障、集群编队。在水源保护区里,300架搭载该系统的无人机日均巡航600公里,将非法捕捞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7%。
“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生态治理范式的革新。”项目负责人调出实时巡护画面,江面船只轨迹在数字孪生系统中纤毫毕现。
智守平安 筑牢数字新屏障
长汀智能运营中心的巨型沙盘上,800个物联终端构建的“城市神经网络”正实时分析12类风险事件。当系统监测到某小区电动车充电桩温度异常,AI算法立即启动三级响应:无人机5秒抵达现场拍摄取证,机器人1分钟内切断电源,网格员同步收到处置指令。
“从被动接警到主动预警,我们让城市安全防线提前了80分钟。”中心负责人指着90%的事件自动处置率数据说道。
展区中,“翼龙”无人机模型吸引众多市民围观。“翼龙系列在多次‘应急使命’抗震救灾演习和‘长三角’应急防汛演练中都表现出色,还曾为大运会提供了全程安全保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其中翼龙-2H还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大型无人机高原气象观测试验,翼龙- 10完成了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综合观测试验。
灭火救援机器狗在模拟火场中灵活腾挪,热成像镜头锁定火源后,背部灭火弹精准命中目标。其搭载的稀土永磁电机在1200℃高温中仍可运转,配合无人机群的立体扑救,将初期火灾扑灭时间压缩至2分钟内。
“这是全球首款通过消防认证的无人救援系统,已参与132次重大险情处置。”现场演示的福州某商场消防演练视频,引发阵阵惊叹。
站在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之巅,这场全空间无人体系盛会不仅展现了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的科技担当,更以“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东南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