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线34组主题服务场景:把“一件事”办得更好更高效
2025-05-08 09:07: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核心提示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出台文件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一项项制度设计推动着政务服务一步步迭代升级。2024年,福州市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持续推动业务高效协同和数据有序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集成服务,全方位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福州市已上线34组“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材料精简率达68.1%,时限压减率达63.9%。 东南网5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欢欢) 主题服务场景更多元 “从取号、扫码、刷脸、拍照……到办理结束,全程才5分钟,太快了!”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4层“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刚办理完出租车从业证的谢先生感慨道,“现在连身份证都不用带,事情就办成了,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是福州市把“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 家住晋安区的陈女士也切实感受到“高效办成一件事”带来的便利。前不久刚生完二胎的她还没出院,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社保卡申领、医保参保登记、预防接种证等就办完了。 “前几年生大宝的时候还没这么方便,办户口要去派出所,办医保参保登记要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陈女士告诉记者,过去要多部门来回跑,现在动动手指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就能办成。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背后是多部门环环相扣的紧密配合。 “申请人填报登记表后,平台会根据申请人的需求,从闽政通App调取数据,并在医院、派出所、医保部门、人社部门、银行等相关部门或机构流转,实现一窗受理、在线联动、即时协同、共享运用、全程管控。”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工作人员张泽雅介绍,“出生一件事”跑动次数从10次减为0次,办理时间从最长62天缩短至6天。 据悉,福州市精心设计“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涵盖个人领域的“参保”“就业”“购房”等高频“一件事”、法人领域的“开餐馆”“开诊所”“开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业准营集成服务、项目领域的“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一件事”。 “我们围绕公民个体从出生到身后、市场主体从设立到注销、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全域一体推进改革,按照一次告知要求、一张申请表单、一份申请材料、一套办理流程整合形成‘一件事’企业、个人、项目事项群组。通过减路程、减跑动、减时间、减环节,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审批处处长陈斌说。 办好“一件事”背后的“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不只要“高效办”,更要“办好”。福州市以“办好”为出发点,优化提升政务管理平台“协同服务”功能,一改以往烦冗的意见文书流转手续,极大精简环节和办理时限。 以“开办校外培训机构一件事”为例,过去按顺序需办理“名称预核—办学许可”两件事,如今集成为“一件事”,直接由许可机关受理后,在系统上向登记机关发起“培训机构名称”协同审查,部门限时在系统上反馈意见。“原来需要申请人跑1周的事,转变为由部门间线上1小时内反馈审核意见即可办好。”张泽雅说。 从零散的“事项供给”到组合的“场景服务”,群众感受到办事“方便、高效”的背后是协同服务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健全。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背后是系统工程。我们要对涉及的多个政务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收费标准、办理结果等要素进行梳理,合理调整前后置顺序,优化办理要素和业务流程,并将前后置审批服务和跨部门意见征集全过程纳入服务协同,实现跨部门服务在线发起—核查—反馈,替代传统由申请人跑腿或部门间函询征求意见。”陈斌说。 福州市依托“政务智脑”,通过标准化事项要素定制知识模型,构建政务事项知识图谱。以网状节点图谱的形式呈现事项之间关联关系,使隐形的事项知识显性化、关联化、可视化,形成“部门—事项—材料”结构脉络,为“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场景提供参考依据,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人工梳理方式存在的梳理方向不明确、覆盖范围不足、共享程度不明、梳理效率过低的问题。 据介绍,2024年7月,福州市“高效办成一件事”1+N模式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典型案例并获全国推广。 “目前,我们通过政务服务事项知识图谱,实现了申请人在办理‘1’个事项时可任意组合办理关联的‘N’个事项。比如新生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1个事项时可关联办理户口登记、社保卡申领、医保参保登记等事项。”陈斌告诉记者,福州市正在推动“一件事任意办”成为新常态。 目前,福州市已上线34组精品“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材料精简率达68.1%,时限压减率达63.9%,大幅提升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