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厦门:迎风破浪,为外贸多元化布局开路护航
www.fjsen.com 2025-05-08 09:07:29 林闻 廖丽萍 林丽明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雨果跨境全球选品中心厦门馆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挑选商品。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摄

image.png

“外贸优品中华行”全国纺织服装对接活动现场,采购商在各大展位挑选产品。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摄

东南网5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廖丽萍 林丽明)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全国纺织服装对接活动在厦门启幕,全国500余家外贸企业携数千款优质产品集中亮相。含“新”量更高、性价比更优的产品让前来观展的民众应接不暇,现场多家企业带来的外贸优品开场即售罄。

美方滥施关税措施,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为帮助企业稳住外贸基本盘、拓宽内销渠道、开拓多元市场,厦门从渠道建设、出海服务、助力创新、法治护航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助力企业多元布局和稳步转型。

各方搭台,助力优品闯市场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外贸企业将海外积累的研发成果、创新技术引入国内,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也能打破市场边界,实现国内外协同发展。”在对接会现场,厦门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振南信心满满。

公司研发的塑形内衣、运动装备等产品,吸引了现场许多民众。徐振南表示,数十年海外市场的锤炼,让外贸企业在供应链、研发和生产环节积累了深厚优势,这将成为企业在内外贸一体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参加展会不仅可以让民众认识我们这些‘外贸优品’,还可以现场对接京东、天猫等头部采购商,帮助我们高效对接国内市场”。

以往企业在“出口转内销”的同时,仍将外贸作为主攻方向。现在,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布局,甚至考虑将内销市场作为今后的主战场。

为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近日,夏商、永辉、朴朴等多家平台积极表态,将帮助外贸企业开展拓内销业务。

打开“夏商到家”小程序,SUNNY健身器材、奥佳华按摩椅、恩仕卫浴、大白卫浴等800多种优质外贸企业的优品已经上架销售……今年以来,夏商民兴超市迎来了50多家优质供应商新伙伴,其中有28家是知名的外贸企业。

“高品质的外贸商品一直受到市民青睐。夏商民兴超市将在线上线下设置专区,并开展‘外贸优品进社区’活动。”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潘虹说,为应对严峻外贸形势对外贸企业的冲击,深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夏商民兴超市今年春节前就在商务部门指导下,开始对接优质外贸企业,并制订专项市场扶持方案,开辟“绿色通道”,从产销对接、快速准入到营销策划,为外贸企业提供全链路“护航”。

国内市场既是“避风港”,更是“新蓝海”。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任督二脉”,形成供需互促、产业联动的良性循环。自2023年入选商务部等14部门公布的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以来,厦门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积极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鼓励外贸企业参加符合条件的内外贸一体化展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一项项举措不仅缓解了外部压力,更重构了贸易的价值链。

协同发力,企业创新强韧性

在厦门火炬智能制造产业园,厦门笃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锂电池装配线的生产依旧忙碌不停。

“在严峻外贸形势下,虽然占到公司出口量一半左右的美国市场受到了不少影响,但得益于我们在新兴国家市场的提前布局,目前,公司的出口订单还比较稳定。”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晓琳介绍说,依托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公司创新研发家用储能领域的新产品,并面向B端拓展业务,成功开拓巴基斯坦、巴西等新兴国家市场,仅在巴基斯坦就获得了百万订单。

不仅如此,企业还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今年2月,笃正电子的一条全新锂电池产线正式投用,通过智能化设备赋能,生产效率提升了30%。

面对复杂国际贸易形势下的出海“风浪”,还有更多市场主体正在发力研发创新、数字转型,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在前不久正式启用的雨果跨境全球选品中心,厦门馆的五金卫浴专区里各种爆款产品琳琅满目。其中,厦门大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镜面淋浴喷头吸引了不少关注。该款产品将400个微型出水孔融入镜面设计,不仅美观实用,还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

一方面专注产品的创新研发,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与政府协同创新,“抱团”出海。厦门大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艳梅介绍,三年前,公司带着智能马桶闯北美、南美市场,单打独斗的出海模式成本高昂;现在,通过雨果跨境全球选品中心的资源整合、集约化服务,企业实现从“单兵作战”到“集群出海”的跨越,可以让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走出去”。

“选品中心就像一个产业加速器,通过‘选品+跨境电商+产业带赋能’的创新模式,打通厦门及福建优势产业带与全球市场的双向通道。”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厦门市通过政策创新、市场多元化布局、产业升级和政企联动等组合拳,为企业开辟了“危机赛道”。近日,厦门市发布《二季度稳外贸措施要点》,聚焦出口信用保险、综合评价激励、拓展新兴市场、跨境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等五方面,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此外,厦门市商务局还通过整合厦门市“走出去”服务联盟、厦企出海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及“海联会客厅”服务平台等资源,构建“五个一”出海综合服务体系,助力厦门企业加快全球化经营步伐,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法治护航,开阔思路增信心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企业的跨境经贸往来将面临更多风险和阻碍,法治护航成为关键一环。

近日印发的《厦门市外贸企业涉外贸易纠纷应对指南(2025年版)》,就为企业规范外贸业务、规避常见问题、防范贸易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参考。此外,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探索更多国际化交流合作。

“越是复杂国际形势下,‘走出去’‘引进来’过程中的法治保障就越重要。”海丝国际仲裁促进中心联合发起人安寿志表示。

在日前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联合海丝国际仲裁促进中心共同主办的“促进更中立、公正和友好的国际仲裁合作对话会”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砖国家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仲裁界、法律界、工商界优秀代表,针对仲裁员在裁决争议时如何保持公正,以及如何开展国际仲裁交流与合作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对话和深入研讨;同时,提出针对对等关税措施和单边制裁的因应措施,并呼吁维护企业跨境经贸往来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建设更中立、公正和友好的营商环境。

不只是法治护航,一系列创新举措也为企业出海提升了底气。不久前,厦门自贸片区发布《厦门自贸区支持离岸贸易加快发展十条举措》,围绕金融便利化、数字化赋能、人才保障、监管协同等维度,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持。

离岸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是衡量一个地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发布的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叠加厦门自贸片区在鼓励企业贸易创新方面的政策,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

以购销合同免印花税为例,该举措依托厦门自贸片区获批的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试点,可以让注册在厦门自贸片区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时,其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税率为购销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三)。政策实施后,将有效降低离岸贸易企业税负成本。据测算,该政策预计每年可为厦门企业减负4000万元。

“去年,我们公司的外贸额达65亿元,其中印花税近200万元。政策实施后,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增强企业开展离岸贸易的动力,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紫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财务黄羽佳说。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