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让泥土味的农民画向“新”升级
www.fjsen.com 2025-05-09 09:26:32 戴敏 徐士媛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蒋玮华《两岸一家亲》

东南网5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徐士媛 通讯员 陈俊毅 陈惠)

近日,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团队赴龙岩漳平开展了农民画院发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就非遗保护、艺术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此次调研活动为漳平农民画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标志着该非遗项目进入系统性规划与专业化运营的新阶段。”漳平市农民漆画院院长吴玉环说。

传承 从土里长出的艺术

在漳平市农民漆画院内,吴玉环正忙着为她的作品《永福樱花》进行收尾。通过她的笔触,初春时节永福镇的樱花仿佛在记者眼前盛开。

这间面积不大的农民漆画院,是漳平农民漆画师创作、交流和展销的基地之一。

据介绍,漳平农民画最早成名于新桥镇,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末,一些民间画师在吸收当地传统民间绘画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勾线平涂手法来反映农村生活,把乡土味、装饰味、现代味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很快,这种崭新的绘画形式流行开来,开创了具有漳平特色的一代艺术新风。随着农民画创作的日益繁荣,新桥镇于1989年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迄今仍是全国唯一一个乡镇级“画乡”。

“漳平农民画既延续了传统技法,又融入民俗文化元素,很有代表性。”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艺术总监宋亮在本次调研中高度评价漳平农民画作品。

随着农民画成为漳平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地把农民画当作一个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了农民画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精品建设,搭建培训、宣传、推介、销售等平台”。漳平市文联主席赖金日说。

平台是基础。漳平先后成立了漳平现代民间绘画培训基地、漳平漆画创作培训基地,先后建成漳平农民画院、农民漆画院及中国农民漆画中心等平台,作为农民画、漆画创作和销售的主要基地。

举目全国,“画乡”并不少,但如漳平一般能够保证农民画创作持续开展的“画乡”却不多。如何确保画院建起来后不会成为空有外壳的“花架子”?

“画院管理层稳定很重要。”吴玉环道出漳平农民画院经营的秘诀。

她告诉记者,漳平农民画院的管理层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大家在管理运营画院外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兼职并不意味着轻视。“我只要一有时间就往画院跑,所有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把空余时间献给了画院。”吴玉环说,同时,稳定的职业能让画家自由尽兴地坚持农民画这一爱好,长久地留在画院,保证画院的正常运营。

产业化的探索也在同步进行。为了延伸农民画产业链,当地开发出一系列以农民画为创意的衍生产品,并与省内外农民画团体和民间组织合作,接收订单,扩大市场。

升级 画漆结合的新形态

起于乡野、表现田间的农民画稳定发展,却也碰到瓶颈。

“一是技术瓶颈,画法固态化,没有突出的艺术特色;二是市场瓶颈,农民画价格难以提升、市场有限。”吴玉环说。如何在全国农民画领域做出特色,成为摆在漳平农民画眼前最大的问题。

转机出现在2016年,一场在漳平农民画院举办的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为漳平农民画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画师们发现,农民画的作画材料跟漆画特别搭,两者结合能找到一种崭新的语言,是一种双赢。

“漆的运用历史上早已有之,生活中亦随处可见,而且因为包容性强,所以万物皆可漆。”吴玉环介绍,农民漆画是漆艺、农民画两个非遗项目相互融合、相互碰撞,进而探索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它在保留农民画固有的图式语言基础上,结合大漆技法进行再创作,通过漆“千文万华”的特殊材料语言呈现画面的丰富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精彩程度和画种的整体档次。

同在2016年,漳平20名农民画师作为首批农民漆画实验对象,参加了省里组织的漆画技艺实验班。

谈起当年的培训,吴玉环仍历历在目。“对农民画的热爱执着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农民漆画能够在漳平生根发芽乃至茁壮成长的重要精神养分。”

漆画虽精美,但由于创作材料的特性,创作者十有八九要经历过敏的折磨。“当初省里举办培训前也是没底的,一场培训要花费几十万元,各种人力物力的消耗不菲。”吴玉环说。

然而,40天的培训,漳平画师无人半途而废。即使身上起满红疹子,画师们依旧保持高昂的学习创作热情,没日没夜连轴转。艰苦培训后,画师们创作出的40幅农民漆画即受到省内外文化界同仁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随后,漳平每年都会举办公益培训,并通过非遗进校园、进展览、进景区等方式,推广农民漆画,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吴玉环介绍说,目前漳平共有农民漆画作者30多人,群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年轻面孔也越来越多。

农民画和漆画的融合,让漳平的农民画家找到了新的方向和起点。“农民画做成漆画,不仅视觉上档次提高很多,经济价值也提升了5倍以上。”吴玉环说。

在此次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团队的调研中,宋亮也为漳平农民画发展献计献策。“艺术层面强化地域符号,提升美学品格;产业上构建‘艺术+文旅+文创’产业链,持续开发特色衍生品,并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他说。

眼下,众多“画乡”发展不一,而漳平并不心急。“能稳中前进,保持农民画、漆画作者稳步增长,提升产业价值,这就已经很好了。”吴玉环说,未来漳平将尝试通过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人才培育等措施,推动农民画焕发更强生命力。

image.png

叶丹花《迎灯乐》

image.png

朱秀春《秋收》

image.png

汤艺萍《张灯结彩颂党恩》

image.png

陈永凤《秋正浓》(漳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