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松溪茶叶的“N”种打开方式
www.fjsen.com 2025-05-10 08:39:04 许可欣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茶农在松溪九龙大白茶文化体验区采茶。 林云洁 摄

东南网5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许可欣 通讯员 范鑫琳 真魏皓)

福建是著名的产茶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铁观音、大红袍和白茶久负盛名。以九龙大白茶闻名的闽北山城松溪县,也是重要茶产地,“北有松溪,南有安溪”的美誉广为流传。

前不久,第五届茶商大会在松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齐聚松溪,共同探讨茶产业发展之路,凸显松溪作为茶产业发展高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遍地茶山的福建,松溪茶业是如何实现突围的?

市场“破圈”,找准赛道走向海外

安溪有铁观音,武夷山有大红袍,漳平有水仙茶……虽然松溪自古以来是茶叶产区,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响当当”的茶叶品牌支撑。

2013年,国内白茶市场逐渐兴起,松溪开始批量生产制作九龙大白茶,并将其作为县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其名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九龙大白茶已成为松溪的特色名片。当前,松溪全县九龙大白茶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在北京、福州等城市设有推广中心。

位于郑墩镇新铺村的福建茗博茶业有限公司(下称“茗博茶业”),是松溪龙头茶企,也是最早生产制作九龙大白茶的企业。公司自2015年成立至今,拥有有机、绿色食品认证茶园以及白茶存储仓库、生产车间等,形成了完整的茶产业链。

在该公司的茶叶生产车间内,工人将采摘的九龙大白茶进行摊青、萎凋、并筛、轻堆、拣杂和烘干等多道机械化工序,进行加工生产;在车间后方,则是一望无垠的千亩绿色茶园。

茗博茶业总经理李光发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全自动白茶萎凋生产线,是目前省内较为先进的白茶生产线,具有实用、效率高、品质稳定等优势,能够实现连续性、标准化和鲜叶不落地生产,日鲜叶处理量可达3000公斤。

“如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产量过剩和产品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李光发说,为了让公司进一步站稳脚步,“破圈”突围,近年来,公司把目光投向茶叶的精深加工。

“经过多年研究,去年,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醇有机白茶粉正式上市。这是一种新式茶饮,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将白茶制作成茶粉的先河。只要在凉水里放入少许白茶粉,稍加摇匀或者搅拌即可饮用。”李光发说,该产品采用了特殊工艺,还具有相应的保健功能。

茶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海内外的交流纽带。而今,松溪的茶香也飘到了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很难想象,在闽北深山中,竟孕育了一家茶叶出口量连续多年蝉联全省第一的茶企:福建龙坛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称“龙坛茶业”)。

龙坛茶业是一家以绿茶出口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江岩财早年在非洲从事摩托车销售工作时偶然发现,非洲人民对中国茶情有独钟。

发现了新的蓝海后,江岩财即刻转换了赛道——为进一步摸清非洲人的口味喜好,江岩财曾携带不同茶样多次往返中非两地,并于2013年在松溪成立了龙坛茶业。

“目前,我们公司打造了思密达、拉提法、朗田、茗朗、诺拉等8个茶叶海外品牌,出口至马里、阿尔及利亚等20余个非洲国家,并在当地建立营销办事处和海外仓,销售链条完善。”龙坛茶业相关负责人陈杰说,公司正在新建总投资2亿元、占地90亩的生产加工项目,其中包括占地30亩的茶青生产线。该生产线投入使用后,每日可产茶青30万公斤,有效提升茶叶产能。

“目前,我们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展开校企合作,对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进行不断精细优化,进一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与品质化。”陈杰信心满满地说。

行业“破圈”,“茶文旅”融合发展

松溪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激发了松溪茶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今年的茶商大会上,松溪被授予“茶旅研学特色基地”称号。

空气中弥漫着茶香,青翠的茶垄间铺着蜿蜒的台阶,采茶的茶农在其间来回穿梭……近日,郑墩镇双源村的松溪九龙大白茶文化体验区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园区以九龙大白茶母树为依托,在对其加强保护及活化利用的同时,坚持茶园与乡村一体化发展,融入茶叶生产、特色文化、人文景观等元素。”松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真刚趣说,为了打造该园区,松溪盘活周边原知青点和旧茶厂等设施,利用电影场景做旧手法,还原古代原址风貌,建设串联古源泉、母树园、茶寮、碑亭、民国茶厂和知青点等多个场景。

祖墩乡的龙源绿茶景区则以茶文化为主题,建设集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在景区里,游客们除了能够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品味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还能在环湖而建的栈道上放松身心、休闲垂钓。

在松溪,一片叶有“N”种不同的打开方式。茶文化和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碰撞出火花,让松溪百姓们饮茶也有了新花样。

松溪是湛卢宝剑的诞生地,湛卢铸造技艺在这里流传千年。前不久,“何以中国”媒体采风团走进松溪大布村“福”文化生活空间,正在此处进行湛卢宝剑铸造锻打的非遗传承人叶向春显得格外“吸睛”。

松溪茶文化底蕴,催生了湛卢铸造技艺生活化产品——松溪茶刀。在“福”文化生活空间,还展示着款式不同、风格各异的茶刀。

“茶刀是用来撬取茶饼的辅助性茶具。目前,我已经开发了‘梅兰竹菊’‘福文化’‘美人鱼’‘行云流水’等数百种款式的茶刀,颇受饮茶爱好者青睐。”叶向春表示。

百年蔗产业是松溪的优势特色产业,有近300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松溪以百年蔗作为原料,生产出菜干饼、小米酥、酥饼、地瓜酥和麻花酥等百年蔗系列特色茶点,丰富群众饮茶生活的同时,也继续扩大松溪茶产业的版图。

据了解,接下来,松溪还将依托乡贤的力量,牵线促成多部影片在松溪取景拍摄,并大力支持茶企参与项目制作,探索“以影带茶”模式,通过在影视场景中植入茶文化元素,助力松溪茶产业进一步“破圈”,让松溪茶香飘得更远。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