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国际护士节】援塞护士陈丽君:用实际行动书写“大爱无疆”
www.fjsen.com 2025-05-12 16:36:00 冯川叶 来源:东南网

当地小患者与陈丽君在相处中建立信任(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5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每当我们听到当地人用歌舞或一句真诚的‘谢谢’来表达感激时,我们都特别的感动。这种情感纽带超越物质。”陈丽君是中国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的手术室护士。这一年里,她作为医疗队唯一的手术室护士,累计配合了医院各科手术合计482台,几乎都是在停水停电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年多的援非经历,陈丽君感受到了中国医疗队精神的具象化:用专业担当守护生命,在异国土地上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的誓言。

独特的语言沟通方法

初到达喀尔时,医疗队就遇到了语言难题。官方法语、民间沃洛夫语、部落方言的交织给医疗队员的交流设置了不少障碍。虽然交流起来有些困难,但陈丽君觉得真诚的微笑和肢体语言也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同时,他们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还摸索出了许多独特的方法。

一次,陈丽君指着监护仪上显示的“室性早搏”看向麻醉医生“Danci”,却发现他偷偷在笔记本上画了只乱跳的青蛙。原来他把心律失常称作“青蛙在胸口跳舞”。为了让沟通更加顺畅,医疗队和当地医院的工作人员还摸索出了很多种交流的语言体系。如触觉语法、趣味词库、色彩语法等。而且他们把这种独特的交流融入每天的生活中,早晨八点,医疗队一句法语问候“Bonjour”,当地医护人员就会回复:“早上好”;医疗队一句“Encore”,当地医护人员马上就回“需要什么”。“有了这样跨语种的双向奔赴,让他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配合越来越默契。”陈丽君说。

一份淳朴的谢礼

陈丽君随医疗队参加巡回义诊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塞内加尔广大的农村,一次简单的治疗、几盒药品,都可能改变当地人的健康生活。在这里时刻感受到‘被需要感’,这是国内工作生活中难以体验的。”这是陈丽君援塞的最大感受。

在医疗队的一次义诊中,当地一个皮肤黝黑的父亲左手抱着高烧的孩子,右手还搀扶着拄拐的老人。他看见陈丽君后,连忙递上皱巴巴的病历本,嘴里不断蹦出:“中国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和母亲”。“这么烫,起码有39度以上”。陈丽君连忙交代老人在原地等候,并迅速地将父女俩带到儿科进行诊疗后,直接当场口服了退烧药。紧接着她又马不停蹄地将老人家带到了骨科诊室进行治疗。

当天的义诊异常忙碌。晌午时分,门外突然飘进一阵浓郁的香气。陈丽君抬头一看,是一个粗壮的年轻人头顶着一大盆当地特色餐“鱼米饭”。原来是刚才那个小女孩的父亲。他咧嘴一笑,缺了门牙的嘴角高高扬起:“中国朋友,歇歇吧!非常感谢你们!”。收到这份意义非凡的“谢礼”,陈丽君眼眶发热。她知道,在物质匮乏的当地,这些食物或许是他们攒了半年的“待客之宝”。

“在医疗队的驻点医院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全院还没有一名专职心理护士。我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做一些工作。”谈起接下来的工作,陈丽君告诉记者,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她利用现有资源对当地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宣教,尤其是在“心理干预”方面。同时她也积极地与当地的同事进行护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她希望后续能够建立中非远程护理评估乃至预后的护理会诊平台等,来不断提升援外工作质量和效益。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