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仙游县:千年古街续文脉 浓浓烟火最动人
www.fjsen.com 2025-05-13 10:02:34 陈盛钟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空中俯瞰鱼牙顶街区一角。(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5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郑志忠)

红灯笼、石板路、青瓦房……5月的仙游,阳光和煦、微风不燥,漫步在鱼牙顶街区,街巷纵横交错,两旁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上月底,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仙游县鱼牙顶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有名。该街区地处仙游县城西侧,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千百年来,其所属的西门外西市片区一直市井喧嚣、商贾云集。近年来,仙游县以“修旧如旧,保护为主”为核心理念,对鱼牙顶街区进行系统性保护、修缮,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和烟火气息,实现“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的活态传承。如今,这片历经岁月雕琢的老街区重现芳华,古典与时尚在这里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

千年老街,悠悠乡愁

走进和平路22号打铁铺,炉火熊熊,“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铁匠郑贤星挥舞着大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烧红的铁块上,火星四溅。店内摆放着各种铁制器具,柴刀、锄头、铁锅等,每一件都凝聚着这位与铁艺相伴了近50年的老铁匠的心血。

“要找老手艺,就去鱼牙顶!”这里是当地老一辈手工艺人坚守的阵地。众多手工艺从业者凭着一己之力,延续着传统行当,为鱼牙顶老街区构筑起一道独特的风景。

年过七旬的剃头匠林德记已在理发行业摸爬滚打超过半个世纪,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匠人,他坦言对老街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刮脸、剃须、老发型,不追新潮,林德记始终秉承着原汁原味的理发手艺。他的理发店没有时尚的招牌,店内设施也堪称古董级别,手动推子、老式镜子、旋转理发椅,映照出岁月的沧桑,也承载了无数老主顾的回忆。

“鱼牙顶街区是莆仙地区多样商贸和居住建筑的集中展现。”仙游县住建局风貌办负责人郑溢介绍,鱼牙顶街区包括和平路、民主路、纸山巷、洋山巷等两路八巷,街区范围面积21.4公顷。其距县城中心老县衙位置约1.2公里,距南侧木兰溪不到500米,是向西通往永春、德化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通往会仙码头的商贸集散中心,成为闽中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之一。

据考证,鱼牙顶街区所在的西门街市始于唐代仙游置县时,到宋元时已初具规模,明代时商店网点遍布,商业活动辐辏四境。清末,街区内的天地坛成为全县粮食集贸的主要市场,纸山为山货牲畜交易地,和平路成为海产品交易地。民国时期,周边街区得到连片开发,业态多为布匹、砂糖、肥料、粮油、木材等行业,成为境内商业、金融活动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西门街市设立了福州贸易公司仙游营业处、鲤湖中百公司、日用百货经理部、医药公司、糖烟酒公司,以及针织品、文化用品等专业公司门市部。1984年,洪桥燕顶县中心市场建成后,仙游城关商贸中心发生了转移,但西门街市还一直延续着商业经营的功能。

如今,行走在鱼牙顶街区,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千年商史与建筑典籍。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是鱼牙顶最动人的底色。2000多居民在此生息,记录着平凡日子的点点滴滴。街区内巷弄曲径通幽,两侧老屋鳞次栉比,汇聚了首饰店、中药店、打铁铺、农具铺、理发店、裁缝店等众多历史悠久的传统老字号商铺,承载了一代代仙游人美好的乡愁记忆。

“街”续文脉,焕新活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日上午,仙游城西中心小学石峰书院内传出琅琅书声,20多名诵读班学生沉浸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之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地处天地坛巷的城西中心小学,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的私立孟晋高等小学堂,校内至今保存着石峰书院、为松书院、红砖楼等历史建筑。其中,石峰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历经多次修缮。如今,这里已被改造成国学堂,开设国学诵读、书法、绘画等多门特色课程,成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摇篮。

为松书院原为建于明崇祯年间的为松庵,门前有一口清嘉庆年间的古井,至今保存完好。目前,书院已设置成校园德育基地和校史馆。

鱼牙顶街区内历史环境要素丰富,保留着天地坛、节孝坊、石峰书院、为松书院、木兰养性堂等历史建筑。街区内建筑多为1~2层的土木结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柴栏厝民居、中西合璧式建筑等多元风格建筑林立,有完整的古厝院落格局空间,梁、柱、门、窗等建筑细部造型雕饰精美,图案考究。

天地坛,又称社稷坛,创建于宋乾道初年(1165年),坛分前后两殿,前台四柱撑起双层飞檐,后殿供奉兴化戏的祖师爷田公元帅。2023年,天地坛重新修缮,改造为十字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置棋牌室、健身室、居家养老服务室等,成为社区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温馨乐园。

作为街区的文化地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青石牌坊——木兰节孝坊以“双凤朝阳”石雕闻名。2016年,仙游县对节孝坊实施修缮,并增设石栏杆、香炉等设施,同步开展街区环境整治。其时,还意外发现坊顶暗格中藏有清代维修账本竹简,被专家称为“时光宝盒”。

近年来,仙游县持续推进鱼牙顶街区保护工作,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片区雨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启动文创街区项目,将废弃粮仓改造为非遗工坊,邀请老裁缝铺开展定制旗袍业务,并开设盘扣技艺教学,打造沉浸式非遗互动体验。

“鱼牙顶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仙游县住建局局长杨兴介绍,目前,该街区已完成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正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仙游古城历史格局与文化内涵研究》,研究其在古城格局中的地位,划定了街区的建议保护范围。

据悉,仙游县将立足“保护优先、活态传承、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历史建筑修缮、传统风貌修复及基础设施升级,通过“留形、留魂、留人、留文”,让鱼牙顶街区成为莆商精神的原点记忆、市井生活的当代标本、文旅融合的示范标杆,最终实现千年古街向活力街区的美丽蝶变。

image.png

石峰书院内,学生们正在诵读国学经典。 陈盛钟 摄

image.png

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是鱼牙顶街区最动人的底色。陈盛钟 摄

image.png

街区内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陈盛钟 摄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