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杜鹃为什么这样“红”?
2025-05-16 09:50: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5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戴敏 通讯员 陈俊毅 陈惠) 不久前,总投资1550万元的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杜鹃花谷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为永福镇再添一张亮丽的文旅新名片。 永福素有“高山花园”的美称,早在南宋时期,永福花卉就已蜚声江南。20世纪90年代初期,花色多、花期长、适应性强的杜鹃花吸引了颇具市场敏感性的永福花农。如今,永福的花卉种植面积已拓展至5.6万亩,其中,杜鹃花种植面积达3.8万亩,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被誉为“中国杜鹃花之乡”。 永福,这座藏在闽西大山深处的不起眼小镇,如何崛起名扬天下的杜鹃花产业? 一代代的接续创新 永福杜鹃花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一代代永福花农对创新的坚持。 早期,永福花卉种植以小规模庭院式为主,种植面积仅1万亩左右,品种单一,多为传统杜鹃花,色彩和形态较为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且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质量也参差不齐。1991年,永福花农陈木荣、张寿丰等引进西洋杜鹃,并在木荣杜鹃花园艺场试种成功。作为“苗一代”,他们积极推广技术、开拓市场,在品种选育、栽培设施、花期调控、造型创新等方面不懈探索。 创新的接力棒,在一代代的永福花农间接续。 永福镇拥有上千种杜鹃花,其中有800多种来自镇上的鸿浩园。 走进鸿浩园,只见一丛挨着一丛的杜鹃花肆意绽放,高大的绿植穿插其间,构建出错落有致的立体空间格局。踩着沙沙作响的碎石子路继续向内走去,池塘水汽氤氲,为附近的杜鹃花蒙上一层朦胧薄纱。这处清幽秀雅的“世外桃源”,是陈建伟和妻子黄艳20年精心养护的结果。 陈建伟夫妇是永福镇西山村远近闻名的杜鹃花种植大户。陈建伟从小跟着父辈学习养花,黄艳则是园林专业出身。2006年,因花结缘的陈建伟夫妇返乡创业,创办了鸿浩园。在黄艳大学导师的建议下,两人从一开始便将打造杜鹃花种质基因库作为重要目标,不断从世界各地搜罗优良品种并与本土杜鹃杂交,研发培育新品种杜鹃花。为了收集有关杜鹃花的新情报,陈建伟经常需要在一天时间内“辗转”上百个网络群,只要发现感兴趣的品种,纵然相隔千里,他都会亲自去把花带回来。去年,他的“寻花旅程”超过6万公里。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杜鹃花的附加值,黄艳还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养方向,将一盆盆杜鹃花打造成造型独特、备受青睐的盆景,并借助互联网搭建电商直播平台,将市场从省内拓展到全国乃至海外。 尽管已成为当地杜鹃花产业的“领头羊”,但陈建伟夫妇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为了保持市场敏感度,夫妻俩常常穿梭在各大花卉博览会中,借此认识新品种、了解新技术、学习新造型,将行业最新动态带回永福。“当地的杜鹃花新品种几乎都是从我们这里流出的,我们也会把新设计的花卉造型发到网上供大家学习。”陈建伟说,一直以来,鸿浩园都将发展重心放在杜鹃花种质基因库的扩充和花卉种养技术的升级上。“在我看来,怎么把花种得更好、更美,怎么让更多永福花农从中受益,是比售卖花卉更重要的事。” 赏花经济撬动产业转型 除了做好杜鹃花的种养和销售,如今,永福还进一步挖掘杜鹃花的新价值,杜鹃花谷项目便是永福发展“赏花经济”的着力点,而项目的灵感来自于永福花卉协会会长陈金才。 陈金才是永福最早种植杜鹃花的花农之一。在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张杜鹃花开满山坳的图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家的山如果也种上杜鹃,肯定不比这里差!”回到永福后,陈金才说干就干,在自家茶山上种起杜鹃花,这块小山头成为永福杜鹃花谷的初坯。 在陈金才这位老花农看来,与杜鹃花相关的一二产在永福已经成熟,现在是时候向做强三产发力了。 分管当地花卉产业的永福镇副镇长王传培对此深以为然。“近几年花卉销售的市场行情下行,必须尝试转型升级。”他说。 两人一拍即合。永福镇为陈金才申请项目资金,同时为他提供绿色通道,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能快尽快。杜鹃花谷项目从去年5月份开始正式动工,不到1年的时间便基本完工。 “杜鹃花品种多、花期长,永福高山盆地气候也有利于杜鹃花变种出更多新品种。这一波花谢了,下一波立马开了。”继承了父亲陈金才杜鹃花事业的陈沿帆告诉记者,花谷目前种植了800多种杜鹃,花期覆盖全年,未来品种预计超过2000种,令永福四季都有花可看。 杜鹃花谷还将发挥以展带销的作用。“游客在花谷中碰到感兴趣的花可以到镇上的花卉中心选购,所有品种在花卉中心都可以买到。”陈沿帆表示。 作为一个大型的杜鹃花室外展示点,杜鹃花谷也让人们看到了杜鹃花景观的更多可能性。散布各处的奇岩怪石、精心修剪的花圃造型、别出心裁的花种搭配……陈金才为杜鹃花谷的景观设计添加了诸多巧思。“从简单栽培,到盆景化,再到景观化,只有精耕细作才能让永福杜鹃花走得更远。”陈金才说。 不仅能看花,还能读懂花。走进位于杜鹃花谷内的杜鹃花科技馆,老桩杜鹃、西洋杜鹃、皋月杜鹃、高山杜鹃等珍稀花卉品种齐聚一堂。借助现代化展陈技术,每一朵杜鹃花的独特魅力都被充分展现。 “我们计划与福建农林大学展开合作,将科技馆打造为研学点,并继续推进杜鹃花种质基因库建设。”在陈金才的愿景中,他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在永福建立一所花卉学院,培育更多属于永福的新品种。 杜鹃花谷的主体工程虽已完成,但为了让视觉效果更上一层楼,陈金才父女还想再花1年左右的时间慢慢养护这片花谷。“杜鹃花谷前期的运营重点在于建立知名度和口碑,而非盈利。我们打算在花卉中心和台品樱花园现有的门票套餐中增加杜鹃花谷游览点,但门票价格不变,利用樱花为杜鹃花谷引流。”王传培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