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嗨,欢迎来到我的赛道·乡村篇
www.fjsen.com 2025-05-17 09:49:09 来源:东南网

制种经纪人:一粒种子背后的“操盘手”

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曾程

何火明(右)给农户分发秧苗。罗昱伦 曾程 摄

初夏时节,气温渐升。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的水田里,何火明正领着10余名农户弯腰插秧。放眼望去,一株株新插的秧苗为田地披上了一层绿纱。

“你看田里先前种好的、秧苗较高的,是用于水稻制种的父本,今天要插的是母本,间隔更密、高度更矮。”何火明不停比画着。按照农时,这批水稻能收两季,一季种子一季稻,收获更多。“带着农户制好种、卖好价,是我们制种经纪人的责任。”

制种业是建宁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由此也催生出当地特有的职业——制种经纪人,并建立起制种经纪人职业制度,总结形成了“公司+经纪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经纪人上连种业公司承接生产订单,下接当地农户组织制种生产,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每年生产之前,经纪人都会与种子企业签订委托合同,领取制种指标和亲本材料,再与下游农户进行沟通,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为他们下达指标,约定制种的品种、面积和质量。”何火明说。

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为了保证种子数量和质量达到种业公司的收购标准,让农户“卖得出去”,制种经纪人还需亲力亲为,全程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农户有热情、有干劲,但技术不够,一开始连怎么把控距离插好秧都要手把手教。”何火明笑言,经纪人还得帮农户算好日子,错峰种植父、母本,并通过田间水肥管理,对秧苗的花期进行调节。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多年合作,农户的种植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不少人也加入了这支“播撒希望”的队伍。

制种经纪人是个“又新又老”的职业:它是当地在全国首先探索培育出的特色行当,只此一份,目前,当地已累计培训制种经纪人389名,助力全县年产优质杂交稻种超3500万公斤;而它的雏形出现于1976年——建宁县派遣两批共111人前往海南学习制种技术,归来后一边尝试制种一边推广技术,被当地人称为“包头”。2013年,建宁县开始实行制种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经纪人须经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主要是与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专业技术,形式依据入行新人的人数灵活调整。”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曾明星介绍,管委会还通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现场会等方式,为经纪人提供多样化学习平台。

产业要发展,需要更新的不仅是技术。建宁县蓉丰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学仁对此深有感触。今年2月,建宁县制种经纪人协会和制种大户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制种经纪人协会会长。

肖学仁说,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近年来吸引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归乡村,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年轻人有活力、有热情,还有不少新点子,就是经验技术欠缺一些,而这正是我们这些老前辈所擅长的。不能光制水稻种,还要制制‘人才种’,把这份事业更好传承下去。”

在前辈的带动下,行业注入了不少新鲜血液:“80后”制种能手艾述蓉带领乡亲一起学技术,签订的制种订单面积达2万多亩,累计带动8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种二代”胡宏的团队配有20多名制种经纪人,管理制种稻田近2万亩,每年为6000多名农民提供制种技术指导……制种经纪人的脚步也已走向县外,辐射闽赣两省八地(市)发展制种70多万亩,助推泰宁、尤溪、宁化入选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建宁力量”。

“精细化是未来制种经纪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曾明星说,随着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向南转移与农业机械化的兴起,对制种经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我们将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为经纪人实时更新技术提供支持。同时,抓住年轻人返乡机遇,引导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队伍,助力制种产业迈上新台阶。”

1  2  3  4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