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从镇馆之宝“动见”千年闽韵
www.fjsen.com 2025-05-18 11:17:04 来源:东南网

每一件文物、每一套藏品

都是历史深处最悠远的回响

一心天地间

一眼望千年

5月18日

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

被许多人视为一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

跟着AI品读隽永深长的闽都文化

从福建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

“动”见千年时光

当博物馆邂逅AI

一起看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云纹青铜大铙

海报由AI辅助制作

云纹青铜大铙是西周乐器,鼓饰变形兽面纹,两侧饰云雷纹,浑大厚重,作风稳重古朴。

1978年,建瓯县阳泽村的农民开垦茶园,结果在离地面仅25厘米的地方发现了这口重100.35公斤,高76.8厘米的铙。商周时期这样大型甬钟的出土,在福建是首次,在国内也比较罕见,所以,这个刚出土的“宝藏”就成了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

斗转星移,铙音或已成绝响,但无声又何妨?精美厚重的西周青铜大铙,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福建古代青铜文化曾经的历史和辉煌。

兽面纹双兽耳衔环青铜方罍

海报由AI辅助制作

“商兽面纹双兽耳衔环青铜方罍”高41.5厘米,口长14.5厘米,宽12.3厘米,底长16.8厘米,宽14.7厘米,足高6.5厘米。平口,方唇,直项,弧形肩,直腹下敛,胫呈覆斗状舌形,项、肩、腹、胫的四角及当中都有条出戟。项部四壁饰夔凤纹,肩部前后饰螭龙纹,当中出戟改为立体螭首,而左右还饰有夔凤纹,所有纹饰的底部都以不间断回纹为地,回纹精细清晰,胫部中空,器物造型风格稳重,纹饰活泼,动静相宜,端庄华丽。

如今存世的铜方罍加起来,总数也许只有两位数,而福建仅此一件。它的现身经历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讲起。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开始出现了文物贩子。一天,有个鬼鬼祟祟的人用厚麻袋装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在福州上了公交车,这引起了福州市民的警惕。有人就通知了公安,在公安和工商的协力下,文物贩子落了网,他携带的铜方罍也被送到了福州市博物馆。

德化窑素三彩达摩坐像 

海报由AI辅助制作

清朝初期,在德化的一座窑坑里,一尊高18厘米的达摩坐像从高温中出炉;几百年后,它光洁如初,被完好收藏在厦门市博物馆里——在央视《国宝档案》中被评价为“存世相当稀少,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德化窑以烧制白瓷出名,在国外有“中国白”之称。这尊达摩坐像却非通体透白,身披黄色袈裟,着靛蓝色宽松长裤,袈裟和裤子上装饰着一朵朵黑色的折枝花卉,“三色”明艳。黄、蓝、黑三种素色,使艳丽的服饰和白色素净的肌肤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鹿港郊公置”铁钟 

海报由AI辅助制作

在闽台缘博物馆的展厅中央,国家一级文物清道光十七年鹿港郊公置铁钟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铁钟通高100厘米,器身铸有阳文楷书“泉郡南关外浯江铺塔堂鹿港郊公置”铭文,另铸有阳文楷书美记号、建源号、泉记号等共46家商号名称。

郊,也称“行郊”或“郊行”,一般是由同业商行组成的商业公会组织,主要从事两岸贸易业务。“鹿港郊”即为在泉州从事与台湾鹿港对渡贸易的商人所成立的同业公会组织。“鹿港郊公置”铁钟就是由“鹿港郊”所属的46家商号共同出资铸造的。此钟见证当年闽台两地郊行林立的盛况,是海峡两岸商贸往来关系密切的重要历史证物。

青白釉瓜棱执壶 

海报由AI辅助制作

青白釉瓜棱执壶高22.4厘米,重1.2千克。喇叭口,颈肩间连有一个双带状把,对称处置尖嘴长管圆弯流;肩部立有一对称团菊纹纽及饰有一圈凹弦纹,腹部被纵向弦纹分为六棱瓜状,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灯光下,青白釉壶身,釉质光洁莹润,胎白质坚、细腻,器型完美。

1974年,三明市考古人员在三元区莘口镇发现一座北宋古墓,出土了一批的瓷器、铁器等随葬品,其中这件青白釉瓜棱执壶十分惹眼,美观又实用。虽从古墓中出土,但如此精美的宋青白釉执壶究竟产自何处,一直困扰着考古人员。直至1993年,福建省博物院会同三明市文管会,对三元区中村回瑶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与该执壶胎、釉、纹饰相类似的瓷片,由此证明了此执壶为中村回瑶生产的瓷器。

聆听背后精彩的故事

感受闽都文化的魅力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建各地的博物馆

与古文物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