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开展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东南网5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超净实验室里有什么宝藏?手心里的火焰为何会跳舞?神秘魔法背后有什么样的化学原理?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实验室、博物馆等场所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让中小学生感受科学魅力,探索科技奥秘。
多维体验 解锁光电科学的奇妙世界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举办2025年重点实验室开放日举行。活动通过趣味实验、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等多元形式,吸引了校内外师生、家长及科技爱好者等1000余人参与,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光电领域的科学魅力。机器人协会展示的格斗机器人、循迹小车等吸引众人驻足,动态演示引得阵阵惊呼。超净间实验室内,参观者换上鞋套,近距离观察半导体器件制备的精密环境。在4楼和8楼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现场讲解激光技术、光子器件等前沿成果,不少中学生认真记录笔记。
“实验复现区”人气爆棚,光的衍射、裸眼 3D 风扇屏、丁达尔效应等10余个实验项目开放操作。助教志愿者全程指导,参与者亲手制作“彩虹色散”装置,直观见证科学原理。大疆小车赛道上演“速度与激情”,青少年选手操控小车穿越赛道,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探索化学世界 启蒙化工梦想
近期,福州市台江区亚峰小学的师生走进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引导讲解下,一幅科学家精神的历史画卷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同学们认真聆听卢嘉锡先生严谨治学、勇攀科学高峰的动人事迹,了解福大一代代科学家的传承与奋进,切身体会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力量。馆内丰富多样的展陈形式,如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展品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与科学巨匠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高分子材料遇水膨胀的奇妙反应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吸水树脂调配出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化工在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完美交融,更体会到了化学创造美的无限可能。
当葡萄糖与亚甲基蓝相遇,蓝色与琥珀色在瓶中变幻,就像一场神秘的魔法表演,引发了同学们阵阵惊叹和欢呼。他们在观察和思考中,对化学反应的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安全防护措施的保障下,同学们看着洗涤剂泡泡裹着丁烷气,在掌心轻盈起舞,火焰中闪耀着孩子们对科学的无限好奇。
“百馆千所”免费开放 助力中小学科学教育
去年十月份,省教育厅等二十四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免费开放活动,整合各方资源,突出协同育人,推动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新格局。
在省教育厅同时公布的《福建省第一批免费开放中小学科学教育“百馆千所”资源清单》,收集了由24个部门推荐的323个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含院校场所类157个、科技展馆类89个、科研院所类17个、科学家精神类9个、行业企业类51个。清单内场所全部支持中小学校组团学习,其中150个场所还同步支持中小学生及家长个人参观学习。
“孩子通过亲手做实验理解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这样的科普比课本生动多了。”在参加了福建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活动后,一位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孩子们在活动中受益良多。
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先增教授表示,希望大家能在活动中收获知识与乐趣。未来该院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推动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助力大众科学素养培育。
小学生在福大化工学院体验掌心火焰的实验。(福大化工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