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岁月留痕 大地为证 福建文旅讲坛解码历史地理视角下的文明印记
www.fjsen.com 2025-05-20 14:06:06 郑琦 来源:东南网


1.jpg

“《大地中国》与中国大地”专题讲座现场

东南网5月20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文)山河地理在提供生存资源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文明的发展轨迹。5月17日,“福建文旅讲坛”第16期“5·19中国旅游日”专场在省图书馆精彩开讲。此次讲坛特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茂莉,带来 “《大地中国》与中国大地” 专题讲座,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出发,深入挖掘福建历史地理故事,与读者一同探寻中国大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如何塑造与影响华夏文明史。现场吸引了市民读者、高校师生、汤门社区人才等两百余人前来聆听。

韩茂莉教授从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第一次浪潮”——农业起源说起,结合磁山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等考古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作为全球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的中国,在南北不同的地理条件下成功驯化粟、黍、水稻等农作物,从而对世界历史和文明进程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在本业的问题上,我想,我们中国人送给世界最大的礼物是农业。” 此外,韩茂莉教授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趣味故事,讲述了“瓜州”“扬州”地名背后的地理因素、岭南瘴气与珠玑巷移民之间的渊源,以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空间及游牧方式等内容。


2.jpg

主讲嘉宾韩茂莉

讲座中,韩茂莉教授特别聚焦八闽大地,将福建地标的历史地理故事娓娓道来。围屋土楼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也是客家人南迁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文化孤岛”;闽粤台地区的方言分布见证了海峡两岸在历史文化上同根同源、血脉相通;泉州市舶司、蕃坊等历史遗存,生动讲述着“东方第一大港”的海丝辉煌;闽人陈振龙将甘薯引种福建,其后人撰写、现特藏于八闽书房的《金薯传习录》,都对明清人口增值作出了贡献。点面结合、流畅通俗的讲解使读者沉浸到历史地理学的广阔视域中,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地理相互塑造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的深刻内涵。讲座现场还设有“中国旅游日”主题书展供读者延伸阅读、深入思考,引导读者们积极参与提问互动、打卡分享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讲座吸引力、影响力,点燃听讲市民实地游览闽山闽水的热情。


3.jpg

参与讲座互动读者与主讲人合影


4.jpg

现场设置“中国旅游日”主题书展吸引读者驻足翻阅 东南网记者 郑琦摄

(除署名外,以上图片由省图书馆提供)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