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福建一支农业科技团队在田间“种”出产业升级
www.fjsen.com 2025-05-20 18:22:38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5月20日报道(记者 林先昌)在南平市延平区洋后镇的花生田里,“福花6号”与“福花8号”正在阳光下舒展枝叶。这两个集高产、抗病、优质于一体的品种,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徐日荣团队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特点量身定制。

近日,记者了解到,作为福建省农科院旱地作物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扎根基层,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在花生产业升级、特色作物培育、机械化耕作等领域书写着科技兴农的生动篇章。

31.png

“福花0830”现场测产

花生“芯片”的科技突围

“我们通过杂交技术,汇集高产、抗病、优质等基因导入到新的栽培品种,同时优化株型结构,让花生在多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高产丰收。”徐日荣介绍,搭配团队自主研发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这套包含微生物菌剂拌种、轮作调控、土壤消毒的综合方案,已让延平区花生病害发生率降低32%,产量提升18%。

在龙岩市上杭县泮境乡,高蛋白品种“福花7号”成为加工企业的“香饽饽”。“其粗蛋白含量达30.2%,属于高蛋白品种,特别适合开发花生蛋白饮品和龙岩花生湿烤加工。”徐日荣说,而高产型“福花0830”更创下秋季百亩示范片亩产317.42公斤的纪录,较对照品种增产14%。

除了“种子革命”,团队更推动“装备革新”。

在上杭和延平示范应用的小型履带自走式花生起垄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播种、盖土等工序,效率比人工提升20倍。

“这台‘福建智造’针对丘陵山区地块小、坡度大的特点优化了履带设计,转弯半径仅1.2 米,特别适合南方梯田作业。”徐日荣说。

在连江县丹阳镇坑口村,一台银灰色的精量播种机正在稻田里作业。随着机器轰鸣,翻耕、起垄、播种、施肥、盖土五道工序一气呵成,每亩播种时间从人工的120分钟压缩至20分钟。

5.png

薯类产业体系专家到平潭调研指导

从单一产业到乡村生态的系统升级

在周宁县,团队以“高山马铃薯”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杠杆。

2024 年马铃薯丰收节上,“周宁高山马铃薯永久的承糯” 主题口号叫响全国,而背后是团队历时多年选育的12个糯性新品系,其中“周薯 1 号”“周薯 2 号”凭借粉糯口感和耐储性,成为电商平台的爆款。

“我们不仅做品种改良,更要构建‘品种+品牌 +文化的产业生态。”徐日荣说。

在甘薯领域,团队新创制的“脱毒种苗快速繁殖技术”正在引发种苗革命。与传统薯块育苗相比,该技术将育苗成本降低33.3%,更实现了周年供苗。

“现在福建的种苗基地年繁育能力从百万株级跃升至亿株级,不仅满足本省需求,还远销广东、江西等地。”该团队首席专家纪荣昌如是说道。

记者了解到,通过四年的科技服务,该团队为全省的鲜食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食用豆等产业特色主产区,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服务,有效推动了产地产业的发展,为精准扶贫和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带来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服务成效显著。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