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古意流淌 往事悠悠
www.fjsen.com 2025-05-22 09:20:48 来源:东南网

“德艺甘传”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室主理人甘梅月展示以满族文化为灵感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

东南网5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文/图)漫步在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琴江古村的青石板路上,脚步落处,凹凸不平的罅隙里水满则溢,脚步抬起,一切又完好如初。这份淡定与从容,仿佛正解封着一段悠悠往事。

福州自古是中国东南海防要塞,乌龙江、白龙江汇流马江的闽江三江口水域,乃福州江海防卫要塞。1728年,清朝在闽江下游南岸的长乐琴江设立三江口水师旗营。散落在琴江村内的文化长廊、石碑、牌匾,无声地诉说着昔日荣光。

三江口水师旗营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所有海上重大军事行动。1884年8月23日,马江海战爆发,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全部投入战斗。惨败后,沿岸捞起遗躯500多具。

风云起落间,烟火生生不息。辛亥革命后,三江口水师旗营逐渐成为一个居民村落,因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形似古琴,故名琴江村。在这个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集地,大部分村民是当年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

“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团来到村里时,新建礼堂的舞台中央,一名女童站在1米高的阁台右侧,平伸手臂,在内隐铁制机关的支撑下,用一只手“托举”着另一名女童,开始360度旋转。被托举的女童一边旋转,一边拿着花篮“天女散花”。阁台左侧,另一名女童左膝跪地,右腿横向撑直,右手和左手分别用兰花指轻拈白色绢帕在脸前一遮一现,掩映中不时露出娇俏顽皮的笑靥。阁台边,一名中年女子用融合了满语的当地方言“旗下话”婉转歌吟,3名中年男女或吹或拉或弹。

这项民间文艺活动正是省级非遗长乐琴江台阁,由旗人祖先从北方带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欢庆节日之需,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因其让人抬着随处演出,状似阁台走动,故名“台(抬)阁”。当地也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台阁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据非遗传承人张建海介绍,村里组织人员将手写简谱制作成电子谱,并制作了伴奏带、艺术文化展示台,通过全息影像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选拔小演员和伴奏人员,邀请专业老师定期召开培训班,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活动。依托台阁艺术,2022年,村里成立长乐首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研学基地,并以此带动其他商业项目。

穿行于街坊巷陌之间,在故居、旧址、牌坊、公祠、古榕树传续的气息里,琴江古村的文脉渐渐浮现。从清末到民国,琴江村走出了7位海军舰长、1位海军中将、2位海军少将,为中国近代海军输送了大量人才。其中,贾氏一门九代海军,是中国目前已知的连续代数最多的海军世家。自清嘉庆至科举制度废除的100多年间,这里培养出2名进士、105名文武举人、289名秀才。

时移世易,时代的烙印嵌进了古村的脊梁,推进着文化基因的演化。曾经,严禁“满汉通婚”,实行营盘里互婚;如今,因为姻亲关系,372人的户籍人口中,有一半是汉族人。曾经,四扇城门画地自守,严进严出;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亲戚侨居美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全国文明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对民族英魂的礼敬,带给琴江古村持续的发展机遇,琴江古城保护规划编制、琴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方案陆续出台,还获得了省级基层乡村治理示范村项目。

2017年以来,琴江古村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充分挖掘满族文化资源,开设廉政展示馆、历史文化展馆等;鼓励村民自营和引进小型文创产业项目,建有八旗驿站(琴江小吃)、琴江小酒馆、琴江酒楼、太平里满族纪念品店、陶艺工作室、三友草堂、佐领公馆……培育了民宿、收藏品交易等业态,初步形成了以休闲度假、水师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体系。

据村支书张兴泉介绍,每年有近9万人次游览古村,仅主打满族美食的琴江酒楼年利润就达200多万元。目前,正有两家旅游企业在和村里洽谈深度旅游项目开发事宜。

琴江台阁

琴江村历史展陈馆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