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刘江平:灯亮着,心就暖着
www.fjsen.com 2025-05-23 09:28:22 单志强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刘江平在微电网开关站进行调试和维护。 张伏锦 摄

东南网5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鲍斯特 张敏灵)

夜幕降临,宁德市霞浦县西洋岛上2000余户人家的灯火渐次亮起。在这温暖的灯火背后,总有一个身影在海风呼啸的小路上默默穿行。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霞浦县供电公司海岛服务站配电营业工刘江平。

“1990年,我经历了人生中最震撼的时刻。那一天,西洋岛第一条海底电缆成功通电,整个海岛瞬间被光明笼罩,欢呼声此起彼伏。”刘江平说,那一刻,“电是发展的火种,必须有人守护”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1997年,刘江平从县城毅然回到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极不稳定的西洋岛,成为一名海岛电力工人。“海岛需要光明,我就要做那个点灯的人。”刘江平这一留,便是27年的坚守。

2019年,西洋岛遭遇两次海底电缆断裂,全岛陷入停电困境。刘江平迅速行动,一边紧急协调抢修人员,一边调配柴油发电机、发电车,优先保障医院、学校等重要场所的用电,经过连续奋战,让光明重返海岛。

平日工作中,刘江平创新“一线一策”“一户一档”台账,把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我们给独居老人林阿婆装上漏电报警器,电表数据每天看两次。要是早上没煮饭记录,马上上门查看,去年冬天就是这样救了她一命。我们还为当地海带加工厂量身定制智能用电方案,工厂的温度监测系统与制冷设备实现联动,故障率下降了70%。”分享起档案中的故事,刘江平告诉记者,“‘一户一档’不是花架子。”

在刘江平看来,电力服务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连接人心的桥梁。他义务维护路灯,组建“义务送医小队”。有一次,一位游客半夜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村民第一时间联系了刘江平,他立马赶到现场,招呼大家用缆绳将两艘渔船绑成“临时方舟”送病人出岛。最终,这次夜里行船硬是比白天还快了15分钟。当手术室的灯亮起,刘江平才发现自己的手早已磨出了血泡。

“村民叫我‘马弟’,是因为我有事马上到。”刘江平笑着说,27个除夕夜,他都坚守在岗位上。起初,年夜饭的缺席让家人埋怨,但母亲一句“马弟在岛上帮大家点灯呢”,让他明白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理解与支持。

“不停电才是最优服务。”刘江平说,虽然海岛停电难以完全避免,但他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些年,在公司的支持下,他积极应用新技术实现故障快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快速复电,同时不断学习信息化手段和带电作业技术,努力提升运维效率,只为让海岛的光明更加稳定。在刘江平的推动下,西洋岛微电网项目成功实施,实现生态保护与供电需求的和谐发展。

“回想刚入行的我,紧跟着师傅张依国的脚步熟悉海岛的每一个角落。那时候我师傅就是岛上的劳模,也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刘江平说。

采访结束时,刘江平轻声念出那句践行半生的话:“灯亮着,心就暖着。”如今,刘江平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电力工人,更是一名出色的导师,他培养的12名青年技术骨干也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