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贵(左二)在心上莲山野秋思民宿草坪区弹唱。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实习生 陈子涵 文/图)山野之上,响起了歌声。众人手持各式拍摄工具循声而至,镜头聚焦处,是难得一见的画面:远方,群山苍翠,绵延不绝;近处,露天泳池静卧山中,湛蓝清水边,周华贵抱着吉他忘情弹唱。5月13日,闽清县上莲乡的这场即兴表演,融合田园风光与艺术风情,令到访者颇为惊喜。
两个多月前,周华贵也曾有过相似的惊喜。
“刚到这里时觉得和普通乡村没两样,后来发现很不一样。”表演结束后,周华贵分享起自己的故事。这位来自宁德的“80后”自学过音乐,组建过乐队,曾在南非生活8年,边经商边学创作。2020年,他回国后正式开启音乐创作之路,花两年多时间完成了包含12首原创作品的专辑《故乡梦》,用吉他和歌声代入8年的思乡之情,唱出家乡的景物。2022年10月,周华贵赴上海与友人合办音乐主题酒馆,工作之余坚持歌曲创作,同步开展外滩街头演出与商业演出。今年3月,经友人推荐,周华贵转赴闽清县上莲乡,参与“村唱”主题艺术乡建。
村唱,是闽清重点打造的新大众文艺项目。2023年,首届“心上莲村唱”活动举办。2024年,村唱活动吸引17个村庄参与。
“为何是村唱?为何是闽清?”“艺术点亮乡村”主题采访中,记者提出疑问。
闽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陈军辉表示,这得从闽清名人、北宋音乐理论家陈旸说起。陈旸编著的《乐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他也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最近几年,村超、村BA等文体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陈军辉解释道,乡村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模式,须因地制宜、用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村唱活动,就是要用好“乐圣陈旸”IP这一资源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方向既定,试点先行,闽清村唱从上莲乡起步。
“我们始终把群众作为村唱活动的主体,从队伍组织、赛制调整到节目表演、村民投票,均由村民主导,并邀请专家现场辅导,提升演唱水平,赛事奖品也是本地土特产。”上莲乡党委书记黄伟介绍,村民当主角激发了内生动力,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进行品牌化运营。基于这一考虑,乡里成立了福建心上莲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心上莲品牌公司”),全力塑造“心上莲”品牌。
作为上莲乡引进人才,心上莲品牌公司总经理沐瑶来自河南,曾任职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她赴任时发现,当地面临地理偏远、人力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难题。首届村唱因条件不足,在空地上临时用土堆出小舞台,调用两卡车草皮铺设临时场地,在田间地头露天演出。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现状,乡政府以新村村为试点,改造建成可容纳数百名观众的“心上莲·礼乐广场”,作为固定演出场地,还盘活了古厝资源,打造村厨、民宿、礼乐馆、咖啡屋、创客中心等空间,实现文化服务与旅游接待协同升级。
以硬件升级为契机,乡政府推进人才引进与本土培育,组建乡唱艺术团聚合本土文艺能人,积极搭建心上莲人才驿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村唱大舞台等对外交流平台。
不过,沐瑶指出,村唱发展3年间面临的瓶颈在于专业人才匮乏,需建立有效的艺人引入机制。心上莲品牌公司通过系统梳理新村村人文生态资源,制作系列宣传短片,以剧情化叙事手法展现乡土魅力,成功吸引音乐创作者、数字乡村专业人才等驻村,带动村民参与文创产业。
目前,上莲乡村唱比赛已连续举办两届,个人赛已举办45场,最新策划的村村赛已举办16场,挖掘民间草根音乐家20余名。盘点3年来的实践,黄伟充满信心:“村唱让乡村音乐爱好者有机会展示才华,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关系,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盘活了全乡‘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
在陈军辉看来,村唱在全县发展大局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止于此。他说,闽清将推广上莲乡的村唱做法,在全县举办百村村唱大赛活动,进而打造“乐圣故里·中国村乐”“中国闽清·村唱”“‘梅’好闽清有好物”等IP和新媒体账号,用流量打开闽清产品销售新渠道,带动相关行业联动发展。
美好愿景能否实现,有赖于流量加持。记者到访时,沐瑶正邀请来自武汉的专业团队为乡政府工作人员、心上莲团队和外来创客开展全媒体运营培训,提升他们的短视频创作、直播运营等技能。“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批草根脱颖而出,成为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