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破浪出海的“桨”和“帆”
2025-05-28 10:46: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5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文化出海成为热点话题之一,也引发我省参会者对八闽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的讨论和思考。 福建历史悠远,于山海之间孕育出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侯官文化等地域文化,滋养了南音、剪纸、制茶、木偶戏、福船制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武夷山、福建土楼、“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打造出数字福建、生态福建等独具特色的金字招牌。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从“下南洋”到“走西洋”,八闽儿女从未停下闯荡世界的脚步,八闽文化随之漂洋过海,展现生动的福建文化形象。这些年来,福建立足海丝特色,“链接”遍布全球的闽籍同胞,努力做好文化出海的文章。比如,举办多届东南亚中国图书巡回展,依托“国际图书版权超市”,常态化推动更多优质内容走向世界舞台;打造“海韵”优秀文化视频海外传播项目,直接对接海外主流平台输出国内优秀作品,解决优秀文化视频缺乏海外传播渠道的痛点,实现文化输出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然而,文化出海的深层挑战依然存在。观察本届文博会可以发现,从过去依赖传统出版、影视版权贸易等重资产模式,到如今以网文、网剧、网游等“新三样”为重点,文化出海更强调轻量化、高黏性、强互动。这一变革背后,是科技赋能和内容创新同频共振,值得深入思考。 科技赋能是关键,似福建文化破浪出海的“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实现各类作品多语种转化,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海外用户偏好。本届文博会,在福建馆的网龙公司展区,佩戴VR设备,跨上智能马鞍,就可以“骑马”穿行云雾缭绕的武夷山生态茶园,在九曲溪饱览世界丹霞奇观,登临玉女峰触摸摩崖石刻的千年文脉,沉浸式体验广受欢迎。我们应当依托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应用重构文化叙事,用分众思维精准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特定需求与偏好,从“被动应对”的旧范式进入“主动适配”的新阶段,助推福建文化形象在全球广泛传播。 内容创新是核心,似福建文化破浪出海的“帆”。这种创新绝非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而是要具备“世界语言”特质的IP,才能穿透文化隔阂。不久前,闽派文化走进欧美,先后于西班牙与阿根廷亮相:在马德里,闽剧与西班牙国粹弗拉明戈舞蹈同台,福建木偶与西班牙斗牛士共舞;在伊瓜苏港市,“周末戏相逢”展演,以独特魅力圈粉无数。其间,福建与西班牙有关方面签约10个文旅合作项目并发布“世遗探秘之旅”“世界茶乡之旅”“多彩文化之旅”3条入境游经典线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旅游部签订战略合作。“本土IP、全球共创”的逻辑,正是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跃升关键。我们应当完善以文化IP为内核的生态化开发,从“输出产品”升级为“输出生态”,不断扩大八闽文化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