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主题摆件 “福印龙舸”
东南网5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福建这片非遗沃土上呈现出多元而鲜活的面貌。从福州内河的龙舟竞渡到闽南古村的 “嗦啰嗹” 民俗,从百年土楼的粽香雅集到古街非遗馆的沉浸式体验,福建正以 “非遗 + 文旅”为纽带,将千年习俗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文化产品,在活化利用非遗建筑的同时,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端午文化生态。
非遗从“文化符号”到“消费 IP”
福建正通过“非遗 + 文创 + 科技”模式,推动端午文化从文化资源向消费IP转化。
福建新华联合印务集团推出的龙舟主题摆件 “福印龙舸”,将国家级非遗龙舟制作工艺的榫卯结构与3D打印技术结合,以1:20比例还原福州传统龙舟。该创意作品的灵感源自深厚的“福”文化底蕴与“龙舟”竞渡的拼搏精神,匠人们将传承千年的“福”文化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制作工艺的榫卯智慧巧妙融合;加上现代3D数字打印技术与福州漆艺彩绘的有机结合,传递着“福印龙舸、奋楫争先”的文化意蕴,叙述着福州传统与现代科技在“福”文化脉络中的和谐共生。
记者了解到,2024年福建端午主题文创产品销售额超亿元,非遗联名款产品占比超60%,如“片仔癀×端午香囊”“武夷岩茶×龙舟茶礼”等组合,成为年轻消费者首选。
福建现存各类非遗建筑超万处,从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到明清古街,这些凝固的历史正通过“非遗 +”模式重获新生。在福州冶山春秋园,这座承载着闽都文化根脉的宋代园林遗址,今年端午期间变身“非遗会客厅”,举办“香飘两岸・茶和天下”主题活动,将闽都茶文化、寿山石雕等非遗项目融入园林景观,单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漳州南靖塔下村的德远堂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是张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今年端午,当地将省级非遗 “南靖土楼营造技艺” 与民俗活动结合,在德远堂前举办 “土楼端午祭”。游客不仅能观赏土楼工匠现场演示夯土墙技艺,还能参与 “包粽子、制香囊、编五彩绳” 等活动。
“我们特意保留了土楼的原生态场景,让游客在百年祠堂里感受‘家族式’端午氛围。” 该村负责人表示,活动期间德远堂所在的塔下村日均接待游客 15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村民通过售卖非遗手作、特色餐饮等,人均增收超30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