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波同志像
王荷波(1882年-1927年),原名王灼华,出生于福建福州,19岁从军,192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因叛徒出卖遇害,终年45岁。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先驱,是我党第一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员,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在王荷波的红色生涯中,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无私奉献,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品重柱石、热血忠诚”的坚定信念。
清廉自律树典范
三山人文纪念园陈列王荷波事迹。东南网记者 冯旭 摄
1922年春,王荷波率领浦镇机厂工会加入了北方分部。6月,王荷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也是津浦铁路工会第一个工人党员。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工会工作,白天干活,晚上组织活动,成立工人俱乐部,办学校等。他领导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发放花红等斗争,提升工人地位。自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甘于清贫。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教育那里的工会同志,不要搞形式、讲排场,要为工人做好事、做实事。
王荷波担任工会领导时,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严以律己,办事公平公正,公私分明,账目清楚,不乱花工会一分钱,得到了群众的高度信赖。工人们都亲切地称呼满脸胡须的王荷波为“王胡”,还编了顺口溜歌颂他的品德。40岁生日时,工人们送他“品重柱石”大红匾,抬着它敲锣打鼓环游浦口、浦镇南门,表达对他的崇敬与爱戴。
拒收馈赠守初心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河南郑州成立,中途受到了吴佩孚的阻扰。9日,王荷波组织发动“二九”卧轨斗争,促使浦口、浦镇的水路交通全部陷入瘫痪。卧轨斗争取得了胜利,可他却被工厂开除了,家庭失去生活来源。
此时,工人们自发捐钱给王荷波家属。王荷波发现后,当即婉言谢绝,还严肃批评妻子。他表示,工人们因货币贬值、物价暴涨等缘故,已经导致生活非常艰难,自己不能接受他们的一分一文。言语中透露出王荷波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要连累工友们的高风亮节。
监委履职与纪律守护
1924年,李大钊、王荷波等代表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图为三山人文纪念园陈列的旧照。东南网记者 冯旭 摄
在中共五大上,王荷波被推选为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当时一些投机分子混入党内,影响党的声望。“所以,应该很坚决地清洗这些腐败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斗争,才能巩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王荷波强调,当时中央监察委员会的一项职责,就是履行中共1926年发布的第一个反贪污腐化的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1927年10月,王荷波被叛徒出卖被捕。即使受尽酷刑,他亦坚贞不屈。临难前,王荷波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
如今,山河已无恙,但王荷波忠贞不渝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与廉洁自律的作风,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激励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斯人虽逝,风范犹在,潮江楼畔,其塑像傲立闽江边,目光坚定望向远方。
(东南网综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群众杂志、清风福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