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会期间,“南音+爵士”节目《直入花园》的演奏者在中国馆亮相表演。(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7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星榕)
6月,厦门市南乐团改编的中西合璧“南音+爵士”两次走向世界,分别亮相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和第39届香港国际旅游展。
舞台上,琵琶丝弦与电贝斯的声波在空气中碰撞,四宝打击乐与爵士鼓的节奏相互缠绕——这是南乐团创新编排的节目《直入花园》演奏现场,传统唱腔的悠远韵味,正被萨克斯即兴演绎出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简直太迷人了!”来自英国的旅行商斯蒂芬亲自体验“南音四宝”后感叹道。
这并非南音首次吸引外国人的目光。作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南音源于汉唐,兴盛于明清,在千年时光中沉淀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这份跨越时空的东方雅韵邂逅西方爵士的自由律动,南音便以创新的姿态开启世界之旅。它的每一次亮相都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焕发新生,让世界透过千年古乐,“听”见闽南故乡。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充满磁性的萨克斯音色率先流淌,带着爵士特有的即兴与摇摆感。紧接着,清脆利落的架子鼓点精准切入,一道清亮婉转的南音唱腔悠然升起——
“直入花园是花味香,直入酒店都面带红。田蝧(蜻蜓)飞来都真成阵,尾蝶(蝴蝶)飞来都真成双。”
这是南音代表曲目《直入花园》的唱词,描述的是古代女子紫姑来到冥阳岭,过了冥台,一路游玩的情景。
“《直入花园》是南音里传唱程度最高的曲目之一,欢快活泼的曲调更迎合现代年轻人的音乐喜好,所以成为我们改编南音爵士乐曲的首选。”厦门市南乐团负责编曲的琵琶手王进鑫说,在演出的过程中,曲目不仅能展示南音“打击四宝”的打法,还可以加入一些新颖的表演元素,“这个节目可以1个人表演,也可以3个人、6个人表演,既灵活又具有强观赏性”。
当传统南音第一次与爵士乐同时奏响,是怎么样的体验?
——“不怎么样。”
听完记者这个问题,王进鑫沉吟了一会儿,笑道。
“一开始,爵士团队的编曲老师只带了一把贝斯来,只有一个声部,听起来比较和谐。可是当电钢琴、贝斯、萨克斯和架子鼓四件乐器一起上阵的时候,听起来就很乱了。”王进鑫回忆。
两种音乐形式融合,改编的难点在哪儿?
首先是音乐语言的差异,南音讲究典雅、舒缓、含蓄,演奏技法和节奏有着严格的传统规范;而爵士乐追求自由、即兴,节奏复杂多变,包容性强。在乐器的融合方面,南音乐器音色柔和、细腻,爵士乐乐器则更具爆发力和现代感。
在合奏之初,爵士乐与南音音乐的行进速度、强弱对比差异较大,所以在大乐队进入合奏部分时会处理得比较模糊。
后来,一个一个声部调配、一件一件乐器加入磨合,几乎所有成员都参与了乐曲的创排环节。在乐队成员的齐心协力之下,一两个月后,乐曲才呈现出“南音+爵士”的最终效果——爵士乐为南音带来了波萨诺瓦节奏、funk(放克)、流行等更多样化的节奏型,演出广受国内外观众好评。
“当南音遇上爵士,其实是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负责策划和爵士乐改编的迷待爵士乐酒馆创始人冯靖说,他们通过多次调整演奏力度、速度和编曲结构,不断寻找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平衡,把中国优秀音乐文化和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音乐语言进行融合创新。目前,已对《直入花园》《元宵十五》《风打梨》等数十首曲子进行了改编尝试。
在世界的耳朵里种下南音的种子
在世博会现场,外国友人率先被慵懒、随性的萨克斯音色与爵士乐鼓点吸引而来,凝神细听半晌,却会发现演出方式并不是西方习以为常的爵士演唱,而是另一种传统的、古老的、余韵悠长的唱腔。
当意识到这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一场普通爵士演奏时,许多游客反而会觉得新奇,进而驻足聆听。
“我们出去推介,遗憾的是没法带一个完整的乐队去演出,但通过南音与爵士的融合吸引了游客,反而给他们留下了‘勾子’。”王进鑫说,毕竟,世界各地都能听到爵士,但南音只有中国才有,外国人想听到完整版的演奏只能来中国,“这也算我们外出推介的一个成功之处”。
时间拨回5个月前。农历正月初五,一场千年南音与现代爵士乐混搭的音乐会在厦门中山路奏响。
来自阿根廷的游客安东尼奥听完了整场演出,深受触动:“你们有没有想过去阿根廷演出?我之前只听过比较纯粹的爵士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做得太好了!”
除了安东尼奥,现场也有不少外国面孔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摆身子,沉醉于旋律中。表演结束后,也有人上前询问关于南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甚至有游客尝试模仿南音的演唱和乐器演奏姿势,当场过了一把演奏“瘾”。
“南音+爵士”的融合做得甚佳,但这并不是福建的南音演奏者第一次做南音跨界的尝试。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南音+交响乐”“南音+民乐”“南音+流行音乐”就玩起了混搭。
2023年除夕的春晚,南音与流行音乐联动的节目《百鸟归巢》惊艳亮相,成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讨论南音的热潮,被许多观众誉为当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
“我妹妹一家在维也纳,从事的也是音乐相关工作。那天她看完春晚,立马用微信跟我联系,说:‘姐姐,你们这个节目做得太棒了!附近的华人看到都觉得很震撼!’”回忆起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厦门市南乐团副团长连方红笑得自豪,“不管是登上‘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还是春晚的舞台,不管是面向华人还是国际友人,我们在不断打开走向世界的路。”
厦门市南乐团团长杨雪莉说:“当千年非遗南音在异地奏响,看到不同国家的人们沉浸在南音的旋律中,那种文化被认可、被欣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着传承和传播南音文化的重任。”
在世博会的舞台上,在春晚联通全球的直播线路里,“南音+爵士”的每一次亮相,都是将饱含东方古韵的艺术种子,播撒在异域的土壤中。
世界侧耳,听见的不仅是南音传承千年的古老故事,更听见了闽南故乡的深邃回响与中华文化自信开放的强音。当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当古韵在世界的回响中找到知音,这条融合与传播之路,正通向一个更加多元、互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