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与情感温度。7月4日,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颁奖盛典·深圳站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的278家上榜商户到场领奖。
▲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颁奖盛典·深圳站成功举办。(摄影:陈希)
据悉,在6月25日正式揭晓的2025年“必吃榜”上,共有144座城市及地区的3091家餐厅上榜。随着大众“寻味之旅”的深拓广延,今年榜单新增25座美食城市发榜;更多市井好味走出巷尾,本地老店穿越时间周期。榜单上近八成为烟火小店,超四成为10年以上老店。本次颁奖典礼覆盖粤、琼、闽三省,共551家餐厅上榜,其中烟火小店占比超七成、10年以上老店占比超三成。广东阳江、揭阳两座味蕾小城首次发榜。
“过去一年,我们发现用户变得更会找、更会吃,也更会写了。”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安添蕾介绍,“大众愿意花更多时间走进街巷,探索最地道的味道,并分享真实体验。用户常用‘从小吃到大’‘十年守一味’‘坚守烟火气’等来评价此类餐厅超出预期。”食客们 “地道味道” 的执着,在粤、琼、闽三地尤为显著,那些藏在老街巷弄里的小店、守着手艺几十年的老店,成了食客们争相探访的对象,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市井记忆。
▲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安添蕾。(摄影:陈希)
广州梁新记小食店就是今年榜单上的“新面孔”。这家扎根本地二十八年的老店,从开店起便拒绝三方配送食材,老师傅们至今仍坚持每天早上到佛山南海食材批发市场亲自挑选食材,“配送的品质把控不了。”老板张瀚菁介绍。“现烹鲜饪”是这家社区老店的朴素绝招,张瀚菁告诉记者:“凌晨四点我们就开始泡米熬粥,准备铺肠粉所用的米浆。拉肠师傅做了二十多年,薄厚全凭手感。”这份手艺沉淀出的味道,是本地食客“家的温度”,更是外地游客感受城市文化的窗口。正是这份对餐饮本心固执的坚持,让老店穿越时间周期,收获长久的口碑和流量,被大众“吃”上了“必吃榜”。
美团研究院研究员朱戈在颁奖典礼上分享,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粤、琼、闽三省异地用户餐饮订单增速高于大盘增速,成为推动区域餐饮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中,粤菜、海南菜等本地菜系在异地用户订单中占比较高,本地特色风味成为“味蕾游”的首要选择。
▲美团研究院研究员朱戈。(摄影:陈希)
上述趋势下,更多“城市特色商户”在今年粤、琼、闽三省榜单上冒头,占比近55%,2025年“必吃榜”正进一步成为消费者全面真实可靠的“美食之旅向导”,满足不断上升的异地寻味需求。深圳好好味面家(桃园店)、厦门友生风味小吃、海口东记清补凉……依托极具本地风味的上榜商户,榜单作为一张“城市美食名片”,成为三省特色多元美食文化的缩影。
“最动人的美食故事藏在升腾的烟火气里,最值得信赖的推荐,来自上亿食客的真实体验。”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表示,用户消费决策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发现”,大众点评用户过去一年主动搜索美食达78亿人次,平台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帮助数亿人次找到心仪的美食和目的地。
而九年来始终严守“真实”,坚持万里挑一、无“人为提名”、基于用户评价评选的“必吃榜”,正进一步成为用户全面真实可靠的“美食之旅向导”,带领大众以美食为媒,探寻一座城市的文化与气质。
一张9亿人“吃”出来的国民美食榜单,对各地促进餐饮行业发展、弘扬城市美食文化更具有重要意义。专家表示,“必吃榜”的实践,是平台企业助力消费扩容的一个缩影。市井小店构成了城市消费的“毛细血管”,却长期面临流量分散、数字化能力薄弱等困境。而平台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将这些散落的“烟火”串联成网,让市井消费从“本地私藏”变为“全国共享”。
据悉,7月,大众点评将启动第三届“必吃节”,投入亿万级营销资源,覆盖所有发榜城市,推动榜单荣誉转化为城市消费新动能。后续,“必吃榜”还将陆续在沈阳、重庆、西安举办三场分会场颁奖盛典,增强各地上榜商户荣誉感。“有商户朋友问为什么今年各地都举办了颁奖典礼,我们说,是为了更多深巷里的地道小店可以登台领奖,让每一味匠心可以闪闪发光。”安添蕾表示。同时,大众点评也将依托分会场颁奖典礼,积极与各地政府取得联系,以美食为支点,撬动消费扩容、文化传承与创新。
“‘用真实点亮美好生活’道出了大众点评成立22年来不变的初心。”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表示,“我们将坚持用真实反馈,帮助用户找到值得信赖的好去处,也让每一家用心经营的餐厅被更多用户发现,让中国美食文化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传承与发扬。这也是我们公司的使命: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