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纪念展福建乡贤墨迹回家展”开幕
www.fjsen.com 2025-07-06 20:11:59 陈楠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7月6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7月6日-8日,“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紀念展暨福建乡贤墨迹回家展”在林则徐书画院(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闽山巷1号)展出。此次展览作为福州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以林则徐珍贵的亲笔四千言长篇信札册为领衔,是林氏清廉为政的重要见证,掀起继6月3日虎门销烟纪念日后的又一活动高潮。


林则徐信札册“开篆后”一通长札(主办方供图)

记者在现场看到,林则徐鸦片战争前论江南漕运及地方治理的信札册共51页,写作之时林氏任江苏巡抚五年,是政治重心从经济民生向捍卫民族骨格转向的重要过渡期。其中的“开篆后”“初七夜”二通长信皆作于道光十五年(1835),是市场所见篇幅最长的林则徐信札,极为珍罕。根据信札册中的诸家题跋,此册经朱为弼侄孙、侄曾孙递藏,数十年间,林则徐后裔及友朋后裔、江南名流纷纷题咏。此信札册不仅为重要的林则徐家族文献,更是汇珍闽中名贤墨迹的福建乡邦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展出林则徐信札册中“开篆后”一通长札,林氏在深夜禀灯向漕运总督细述江南漕运现状及问题所在。在信中,林则徐向上级领导漕运总督(驻在淮安)朱为弼指出漕船连年稽迟的症结在于闸坝经费管理混乱,官员、胥吏与夫头通过暗箱操作层层加码,导致“过船之费”较道光二年木榜标准增加数倍,并认为“旗丁欠夫头之钱”的痼疾在于“未尝官为经理”。这与四年后(道光十九年)其在《体察漕务情形通盘筹划折》中以“县督帮收”替代“官收官兑”的主张略有异同,可视为林氏早期筹改运法的标志,是研究林则徐漕务改革思想、晚清漕运体制真实状况的重要文献。

这件罕见信札册回到林则徐的家乡展览,这份“回家”的意义,是民族精神的回归。密启册记录了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时致朱为弼关于漕运改革的重要思想,是“以国为家,以民为亲”的政治抱负。林则徐是福建人、上款人朱为弼是浙江人,这本信札册后经朱氏家族数代珍藏,尤为珍贵的是,朱氏后人先后邀请林氏后裔及江南名流题跋续写。

此次展览除林则徐信札外,更有赵之琛刻博古鈕寿山石林则徐自用印、林则徐藏海瑞草书卷等陪伴林则徐多年的珍品,同期展出的还有张瑞图、郭尚先、严复、陈宝琛等闽籍名家墨迹。

本次展览由林则徐基金会、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主办,林则徐书画院、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福建引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福建省书法家协会艺术指导。

责任编辑:孙劲贞